作为“十二五”节能减排的重要一环,今年一季度建筑节能领域获得的政策推动前所未有。建筑节能涉及建筑设计、建材、智能管理等多个领域,业内人士认为,在各级政府推动下,一个有着上万亿元商机的建筑节能市场正加速形成。
为此,建筑节能市场成为上证报“一季度产业景气度系列调查”的一个重点领域。在本期报道中,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所谓建筑节能,最普遍的就是给建筑物“穿衣、戴帽、戴口罩”,即从三方面入手进行强化被动节能:外墙保温、绝缘外窗系统和建筑遮阳;相应的,生产幕墙及外窗系统的相关企业或将率先受益。
⊙记者 朱楠 ○编辑 宋薇萍
多项政策措施一季度“落地”
作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作,节能减排不仅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更被列入政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而随着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相关工作计划与规划的出炉,也意味着今年建筑节能大有可为。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3月6日住建部下发的《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对建筑节能工作做出多项部署。其中指出,今年将制定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领域规模化应用;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实现绿色建筑普及化;积极促进新型材料推广应用和绿色照明推广应用。
具体而言,今年要加大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力度,启动1.9亿平方米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在重点市县推动实施“节能暖房工程”;启动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对于绿色建筑发展,《通知》要求,深入研究制定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研究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财税政策。推动有条件地区开展强制性推广绿色建筑试点,启动绿色建筑区域推广示范工作。
而在地方,由于节能减排被作为政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施行目标问责制,各地对建筑节能领域的贯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记者汇总了各地节能建筑相关政策发现,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全国共有20余个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建筑节能相关政策和地方性规范,对建筑节能提出具体要求,有的甚至明确如果建筑节能设计要求不达标就不得施工、不得验收的硬标准。
以北京为例。据有关人士透露,北京保障房建设将强制使用太阳能设备。考虑到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还处于发展推广阶段,北京并不会通过立法强制规定新建保障性住房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等太阳能设备,但不装用热计量装置新建建筑不能竣工验收。
此外,天津、四川、深圳、合肥等各地都推出了各地的建筑节能标准。业内人士认为,地方政府在绩效考核、问责制的重压下,陆续出台建筑节能领域强硬标准,这无疑将成为节能行业最扎实的发展助推力。
建筑节能“蛋糕”过万亿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建筑能耗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8%以上。在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9%均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按照国际经验和我国目前建筑用能水平发展预测,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达到35%左右,超越工业用能,成为用能的第一领域。推行建筑节能由此成为“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能否顺利完成的重头戏。
分析人士认为,“十二五”期间将再次加大对重点节能工程的扶持和监督,针对“耗能大户”的建筑节能服务作为国家未来10年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预计有上万亿元巨大市场会加速形成。
当前建筑节能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对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新型节能系统的使用率等,国家也在资金等方面对节能降耗工程进行了多重鼓励。有统计数据显示,如果对既有建筑中近20亿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进行全面的节能改造,那么可带动形成近4000亿元的建筑节能产业链。
中信证券预测,2011-2013年建筑节能每年市场规模约为5000亿-5600亿元,减排任务的贯彻将使建筑能耗升级改造的比例不断提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也表示,当前中国有400亿平方米既有的建筑,估计至少有三分之一(约130多亿平方米)需要进行节能改造,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任重而道远。中国绿色建筑前景广阔,预计今后10年产值可以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