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居高难下的油价仍在挑逗主要西方工业国的神经。继本月初的英美峰会传出将通过释放战略原油储备打压油价之后,本周又有多方消息称,美英法日等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正在紧急协商,考虑共同向市场投放储备石油以抑制价格。与此同时,欧佩克老大沙特阿拉伯也继续对高油价发出强烈的口头干预。
受上述报道影响,加上最新的每周美国商业原油储备增幅超预期,周三美国油价大幅下跌1.8%。不过,在西方国家继续大举释放流动性的宽松背景下,油价高烧的势头能否得到明显遏制还很难说。
美法姿态积极
英国金融时报等欧美主流媒体28日均披露了西方多国准备联手释放战略原油储备的消息。不过,除了口头上表达对高油价的担忧,相关国家迄今并未采取任何实质性的举措。
金融时报28日引述法国能源部长贝松的话报道说,法国正与美国、英国和日本磋商,拟向市场投放数十亿桶石油。约两周前,有西方媒体称,美英两国元首在华盛顿会面时探讨了释放原油储备的话题,但美国方面随后予以否认。
据报道,在最初遭遇拥有全球第三大石油储备的德国反对之后,美国转向法国、英国和日本寻求支持,而“法国赞成这个提议”,贝松说。
从主观上说,美国、法国都面临着大选压力,不管是奥巴马还是萨科齐,都需要针对当前的高油价作出一些姿态,后者令目前仍不乐观的经济雪上加霜,也令民众颇有怨言。
据悉,目前各方的讨论仍处在初级阶段,相关各国都尚未决定向市场投放储备,但多名熟悉内情的官员称,未来3个月内很有可能看到实际行动。法国世界报则称,抛售行动可能在数周后实施。
有西方官员表示,此次释放储备的力度,可能超过去年6月份的前一次干预行动,并可能在时间上配合欧盟定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伊朗原油禁运。
沙特口头干预
受上述消息影响,国际油价28日大幅下跌。当日收盘,纽约基准原油期货大跌1.8%,至105.41美元。伦敦原油期货也下跌1.1%。
除了多国可能干预的因素外,来自美国的最新商业原油库存数据也打压了油价。美国能源部最新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上升了710万桶,至3.534亿桶,创下自去年8月26日以来的新高。
不仅在消费国,以沙特为首的原油出产国也对近期油价持续高企心存忧虑。沙特近期已多次表示了对当前原油价格过高的不悦和不安,并称将独自或与其他产油国联手稳定国际市场原油供应,抑制国际油价过快上涨。
本周,沙特石油大臣更是罕见地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抨击当前的高油价。“归根结底,沙特阿拉伯希望看到更低的价格。我们希望看到一个不致损害全球经济复苏的公平合理的价格。”沙特方面最近表示,合理的油价应在每桶100美元左右,比目前的伦敦油价低约25美元。
“问题不在供应,这在不久前就已经不再是个问题。油价继续维持在这么高的水平实在不合理。”纳伊米在文章中写道。他还重申,沙特有准备有能力也有意愿弥补供应缺口。外界认为,在主要产油国中,目前只有沙特拥有较大的闲置产能以填补重大的供给短缺。
干预效果难料
尽管西方和产油国均信誓旦旦要打压油价,但也有分析认为,考虑到当前高油价形成背后的流动性泛滥等因素,加上到目前为止各方尚未有任何有说服力的措施,油价能否得到控制还很难说。
从美欧等国的表态看,美国在释储问题上一直遮遮掩掩。白宫一名官员周三再次表示,释放储备仍是一个“摆在台面上的选择”,但迄今尚未作出任何决定,也没有提出任何具体行动。而德国方面更是强调,只能在出现“真实的实物短缺”的情况下才能释放石油储备,意大利也明确反对释储。即便是法国也表示,需要先看到国际能源机构的一份有关库存报告,然后才能决定是否释放战略原油储备。
此外,发达国家的石油监督和协调机构——国际能源机构(IEA)迄今尚未对美英等国的举动表示支持。但IEA总干事范德胡芬已在多个场合表示,IEA协调释出储油并不会保证成行,因为全球油市并未有明显的供给中断。德国和意大利反对释出储备。
而从沙特的表态看,在高油价成因问题上,产油国和消费国的看法并不一致。西方释储是以供应不足为前提,而纳伊米则强调供应没有问题。另外,在周三发表的文章中,纳伊米也并未表示沙特计划增产。
但汤森路透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也门、叙利亚以及北海油田产出中断,全球每日原油供给已经下滑超过100万桶。
更有观察人士指出,伊朗的石油出口已出现明显下降。买家开始为国际社会对伊朗实施严厉制裁做准备,而如果美国像市场预期的那样在本周五宣布针对伊朗的新制裁措施,则伊朗石油出口量将进一步减少。
业内机构预计,截至3月底、也就是欧盟对伊朗正式实施石油禁运还有三个月之际,伊朗石油日出口量预计将较上月减少约30万桶,至190万桶,降幅近14%。
美国和欧盟方面表示,未来还将出台更多严厉的制裁措施。业内人士称,针对伊朗核计划的各项制裁,最终可能导致伊朗对国际市场的石油出口量下降一半,这可能进一步推高油价。
不少大行近期继续看好油价。
西方各国普遍推行的量化宽松,也是推高油价的重要因素。美银美林的全球商品策略师谢尔斯就指出,过去几个月的油价大涨,主要成因其实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措施。以伦敦布伦特原油为例,该合约年初以来20美元左右的涨幅中,有大约5美元归因于伊朗因素,余下的15美元则要归功于流动性泛滥和量化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