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建波
作者系
中国银河证券
首席策略分析师
金砖国家打工时代的繁荣面临崩溃并非坏事,这将促使其尽快摆脱出口导向的单边外向型经济模式,重视国内制造与消费的纽带关系,其美好的未来关键是要重铸基于内需的国家价值链,尽管难免会有阵痛,但前途却是光明的。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谈刚刚结束。未来金砖国家能否继续带领全球增长,也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去年年末,高盛宣称金砖四国的“黄金十年”已经终结。但在笔者看来,这并非坏事,考虑到金砖国家在全球产业体系中出口价值链已膨胀到极致,如果未来不铸造基于内需的国家价值链,曾经的十年繁荣将随时可能崩溃,从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纷纷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已成为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并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快速融入全球化生产大潮。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欧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化,金砖国家也快速融入信息技术革命的全球化分工中。其中,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加工制造业国家为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提供低附加值的低端制造劳动力资源,另以俄罗斯和巴西为代表的资源型国家在这一全球价值链中扮演了简单的初级资源供应者角色。
确实,当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典型特征的全球价值链缺乏强劲的科技驱动后,也标志着核心国家的价值积聚能力在减弱,发达国家的需求也在放缓。这意味着低端劳动力输出和初级资源输出国家在这一价值链中不能实现更大规模的加工制造和资源输出。另外,西方发达国家牢牢地控制着这一全球价值链的核心,导致金砖国家不能通过价值分配比例的提高来进一步提高其全球经济地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金砖国家黄金时代的终结。从发展的意义上看,正是新时代的开始。因为,过去10年来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制造业已达到巅峰。尽管金砖国家充分参与了全球分工,但在全球价值链中只是低端劳动力和初级资源提供者,没有参与到全球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核心价值链中。在这一过程中,金砖国家并未建立起基于内需的国家产业体系,出口导向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导部门,外汇占款成为货币发行的被动干扰因素。这一发展模式导致了金砖国家国内制造与消费之间的严重脱节,经济结构也愈发畸形,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独立性愈来愈差。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一时代的终结,却标志着金砖国家将不得不摆脱依赖出口导向的单边外向型经济模式,开始重视国内制造与消费的纽带关系,并铸造基于内需的国家价值链。
事实上,金砖国家已具备了铸造国家价值链的产业基础。过去10年,金砖国家在参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同时,也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加工制造工业体系,培养了较为成熟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发展了面向现代化的科技人才体系和教育体系。这些都将是金砖国家继续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加上金砖国家都是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已经相对成熟的出口导向型地区和出口导向型产业能够发挥示范效应,带动其他地区和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先发展起来的地区也能够摆脱外部需求的束缚,依靠国内的广大腹地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当然,金砖国家要铸造国家价值链,关键在于要推进分配体制改革。当外向型出口生产发展模式不能换取等价值的外国商品,只能积累外汇储备的时候,意味着出口部门对国内发展的贡献在消失。这些外汇储备形成了对内货币发行,这些货币发行中能转化为制造业工人购买力的比重很小,从而也压抑了国内消费。所以,初级出口导向型国家的贫富分化和内需不足现象往往更为严重。
要扭转这一趋势,首先就要扩大国内劳动者在社会生产分配中的比重,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分配体制改革,不能害怕“成本压力”,因噎废食。应加大整合落后的初级出口导向型产业力度,推动其行业进步,而不是保全这些低竞争力的产业。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遏制制造业外移,避免产业空心化。
当然,铸造国家价值链还需要以社会全面进步为基础。对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选择符合时代特征的宏观政策指导思想;二是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市场化改革;三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防止社会与政治管理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四是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核心价值体系,这是国家价值链中活的灵魂。
由此可见,金砖国家打工时代的繁荣面临崩溃并非坏事,有赖于国家价值链铸造的美好未来,尽管难免阵痛,但前途却是光明的。让我们祝福金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