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产业纵深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读者来论
  • 新品速递
  • 银行收费公示:犹抱琵琶半遮面
  • 重拳治理车险理赔难 上海突击测评服务效率
  •  
    2012年4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T6版:钱沿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T6版:钱沿周刊
    读者来论
    新品速递
    银行收费公示:犹抱琵琶半遮面
    重拳治理车险理赔难 上海突击测评服务效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读者来论
    2012-04-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读者来论

      《钱沿周刊》本着与读者充分互动的原则,诚挚邀请您将观点和对本报一些报道的看法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同我们交流。对于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观点和话题,我们会选择刊发。期待您的精彩观点,感谢您的支持。邮件地址:jinpp@ssnews.com.cn

      谨防房地产信托变相回暖

      近期,各类报道中指出,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发行和成立均有回暖势头,部分信托公司甚至还加大了房地产信托的投入。值得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房地产信托提前终止较多。让人不由得生发疑问:二者之间是否有左手换右手的关系?

      一边是发行回暖,一边是提前终止(融资方早赎),莫非真的是部分房地产开发商还钱,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借钱?

      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条仍处于紧绷状态,房地产销售从去年下半年就一直清淡,一直持续到2月中下旬成交量才有一定反弹,但通常购房者使用按揭贷款,开发商实际回笼资金的时间应该在3月份之后。很显然,今年第一季度提前终止的信托还款来源于销售款的可能性不大。

      从货币政策来看,虽然今年的信贷政策较以前有所放宽,但由于目前市场担心房地产的系统性风险,银行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贷款申请仍然持保守态度,房地产信贷的额度并不大。房地产商归还信托的资金从何而来?这值得认真研究。

      很不幸的是,在仔细分析近期发行房地产信托产品后,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基于同一或关联项目,开发商或其关联方更换名目、另行融资,主要的方式有直接用新信托接盘旧信托、用建筑公司名义申请融资、投资于已成立的信托产品收益权等。房地产信托风险依然凸显,建议投资者仍要小心面对。(成都 范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