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产业纵深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与CPI“赛跑”
  • 红酒投资:
    “跑赢CPI”的
    另类路线
  • CPI反弹不改回落趋势 投资继续认准“高收益”
  • 首次全部面向个人投资者 龙年首期凭证式国债遇“秒杀”
  •  
    2012年4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T7版:钱沿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T7版:钱沿周刊
    与CPI“赛跑”
    红酒投资:
    “跑赢CPI”的
    另类路线
    CPI反弹不改回落趋势 投资继续认准“高收益”
    首次全部面向个人投资者 龙年首期凭证式国债遇“秒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次全部面向个人投资者 龙年首期凭证式国债遇“秒杀”
    2012-04-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媛

      首次全部面向个人投资者

      龙年首期凭证式国债遇“秒杀”

      ⊙记者 王媛

      

      “一般理财产品,我会发飞信通知客户,但国债开卖的消息,我都不敢发,怕客户把我们网点的门挤爆了。”交行某支行客户经理无奈地告诉记者,由于各行额度紧俏,10日开卖的龙年首期凭证式国债继续遭遇了“疯抢”。不过,面对如此胜景,理财分析师却提醒投资者在国债热卖的同时保持一分冷静,建议考虑个人资金用途和风险偏好,不宜盲目跟风。

      期限越长越“紧俏”

      当市场还在暗自庆幸2月跑赢通胀时,3月CPI同比增速却意外反弹至3.6%,不过,从CPI数据公布后的国债热销情况来看,通胀数据的起落反复,丝毫未曾影响到普通投资者对国债的购买热情。

      “5年期国债更紧俏,我们支行额度只有50万,早上卖了3个客户就没了。”记者从浦发银行某支行了解到,由于票面年利率较高,总额度又较少,本期凭证式国债的5年期品种受到投资者的“秒杀”。

      值得一提的是,本期2012年首期凭证式国债,是首次全部面向个人投资者发售,而发行额度的“稀缺性”和利率较高,则是5年国债持续热卖的主要原因。

      根据财政部公告,2012年第一期凭证式国债计划最大发行总额300亿元,多为3年期品种,额度为210亿元,票面年利率5.58%;而5年期国债的额度更少,仅为90亿元,票面年利率6.15%,利率分别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0.58和0.65个百分点。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素有“金边债券”美誉的国债就颇受个人投资者青睐,业内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由于股市持续低迷,一些个人投资者的长期闲散资金继而转向收益率稳定的国债;同时,在降息预期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和国债利率相应走低的预期加大,现在提前“锁定”6.15%的票面年利率,因此显得更为“诱人”。

      长期配置因人而异

      不过,针对目前凭证式国债屡屡热销的现象,一些理财分析师则指出,3年和5年国债锁定资金期限较长,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投资者,投资者需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能力,选择相匹配的投资标的,不要盲目跟风购买。

      记者从一些银行网点了解到,“银发族”成为追捧国债的主力人群。对此,交行理财师李吉指出,老年人更需注重资金的用途,需预留流动资金用于医疗等不时之需,因此“银发族”并不适合把全部闲散资金投资较长期限的国债。

      “3至5年期国债并不宜过多配置,风险厌恶型投资者配置上限不宜超过资产的50%,此外,由于货币政策有一定的周期,纯粹利用国债规避利率下降风险的投资者,国债配置比例更不宜过高。”李吉建议。

      此外,尽管5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较高,但提前兑取也有损失。以这期凭证式国债为例,从购买之日起,3年期和5年期国债持有时间不满半年不计付利息,满半年不满1年按0.50%计息,满1年不满2年按3.15%计息,满2年不满3年按4.14%计息;5年期本期国债持有时间满3年不满4年按5.58%计息,满4年不满5年按5.85%计息。

      如此算来,相比理财产品而言,短期的闲散资金购买国债并不划算。尽管3月份各投资期限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平均预期收益率全线下跌,但收益率仍较为可观。据银率网日前统计,3月份投资期限3至6个月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6个月至1年投资期限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6%。而在3月披露到期收益数据1525款产品中,1513款产品达到了预期收益,达标率为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