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专版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13家上市券商去年盈利同比下降24% 创新业务成亮点
  • 海通证券重启H股上市 集资逾百亿
  • 每日关注
  • cnstock
  • 不要低估政策红利
  • QFII基金三月现赎回 后续入市潜力大增
  •  
    2012年4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13家上市券商去年盈利同比下降24% 创新业务成亮点
    海通证券重启H股上市 集资逾百亿
    每日关注
    cnstock
    不要低估政策红利
    QFII基金三月现赎回 后续入市潜力大增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不要低估政策红利
    2012-04-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王剑辉 ○主持 于勇

      

      单纯观察一块田地,我们很难预测它在来年能带来多少收成;但是如果能了解种地农夫的计划、他置办的种子肥料、兴修的水利设施等投入情况,我们就可以对未来的收益做出大致估算。自从去年四季度以来,监管部门推出了一系列市场建设和制度改革措施,掀起了新一波资本市场“基础建设”高潮。虽然各方讨论热烈,却更多地关注各项措施的短期影响,对于它们创造的长期机遇尚未深入思考。

      综合起来,新政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与完善。证监会新一届领导上任以来,首先以空前的高调和力度处理了“老鼠仓”等多起典型的违法案件,不久前对上市公司高管利用内幕消息牟利的行为也进行了惩处,以此来重塑法规的权威,净化市场环境,对于从业机构和人员的合法合规管理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紧随其后的是深交所《创业板退市制度细则(征求意见稿)》,在此前的11项退市条件的基础上,新增两个退市规定,缩短现行部分退市条件的退市时间,加快退市速度。不支持暂停上市公司通过借壳来恢复上市。预计今年主板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也将出台。这对于热衷概念和小盘股炒作的投机资金形成了有力的制约,对于上市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将促进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

      对于长期饱受诟病的新股发行制度,监管部门也再次迈出改革步伐。4月1日推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包括明确信息披露责任、建立定价监督机制、引入个人投资者参与报价、增加新上市公司流通股数量、引入存量发行等。在此之前,交易所已经开始对新股上市首日的爆炒进行限制。无论这些政策存在多少需要商榷之处,监管部门的出发点与宗旨是没有争议的;通过综合治理来减少乃至消除新股发行存在的泡沫与弊病,能够从源头上为二级市场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改变不少投资者“喜新厌旧”的畸形心态,帮助企业建立健康的融资理念。

      其二是加快资本市场的体系与规模建设。为了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监管部门表示今年将在总结中关村公司股份转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筹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主要目的是交易而非融资,挂牌公司将纳入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挂牌企业股东允许超过200人;未来将研究场外到场内的转板机制。这将使得众多中小企业的股权流动性大大提高,从而增加对战略投资的吸引力,为场内各市场板块提供后备力量;同时会让相关中介机构受到全面的锻炼(比如做市商业务),为今后在注册制环境下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做好准备。中小企业发行私募债将不设行政许可,发行利率建议设在同期贷款利率的3倍以内;这将是企业向着市场化直接融资迈出的重要一步,结合此前提出的企业发行高收益债的规划,我们有望看到市场信用体系与产品发展相对滞后、众多企业争过股权融资“独木桥”的局面逐步得到改观。各相关部委决定新增QFII投资额度500亿美元至800亿美元,增加RQFII投资额度500亿元至700亿元;我们不能期待外来资金创造行情奇迹,但市场规模的扩大、国际开放度提高的确将逐步提升A股的国际地位与人民币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金融危机之后,境外主要股市的表现显著好于国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际资本的参与度,美国市场三分之一的投资资金和四分之一的上市公司来自境外。

      将上述政策组合在一起,我们大致看到未来的市场模样:更加规范、公正、高效、多样和开放,“播下龙种、长出跳蚤”的怪事应当越来越少,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财富效应越来越显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进入更为健康真实的互动。回想2005年,“国九条”和股权分置改革推出,当时相信政策红利者甚少,市场观望质疑气氛浓厚,上证综指还创下998点的低位。希望历史错误不再重演。

      (作者系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