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路演回放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产业纵深
  • 12:调查·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调查
  • A8:路演回放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面对亚裔脸的世行行长
  • 以金融创新营造经济增长新环境
  • “放弃百万年薪”凸显
    薪酬追回制度缺失
  • 请看这张国企的礼金单
  • 从CPI与PPI背离走势看物价上涨压力
  • 美中贸易摩擦的局中局
  •  
    2012年4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面对亚裔脸的世行行长
    以金融创新营造经济增长新环境
    “放弃百万年薪”凸显
    薪酬追回制度缺失
    请看这张国企的礼金单
    从CPI与PPI背离走势看物价上涨压力
    美中贸易摩擦的局中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面对亚裔脸的世行行长
    2012-04-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伟一

      朱伟一

      经过一番世界银行有史以来未见的博弈,韩裔美国人金墉先生最终当选为世界银行行长。世行行长还是美国人,只是换了一张亚裔面孔,这个结果一点不出意外。奥巴马这回也算是煞费苦心了——照顾到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情绪。毕竟,非洲、拉丁美洲这次都推出了强有力的候选人。

      不少人对金墉先生的专业能力很有疑虑,他是一位公共卫生专家出身,长期从事扶贫工作,对金融可以说几乎一窍不通。对此,就连美国本国势力集团也对金先生存疑,认为他不懂金融,不适合担任一家大型国际金融机构的第一把手。金先生本人也坦承, 他是两年前才开始了解对冲基金的。当时他要出任美国常春藤名校达特茅斯的校长,达特茅斯学院有28亿美元的赠款基金,其中许多交由学院对冲基金管理,金融危机之后赠款基金严重缩水,金校长不过问此事不行了。

      不过,说穿了美国金融界人士们真正担心的,其实不是金先生不懂金融,而是担心金先生对华尔街没有感情。金先生到底不是银行界的人,也不是政客——政客要到金融界筹集政治捐款,早就与金融界的朋友们打成一片。金先生不是圈子里的人,所以华尔街就怕金先生与他们没有感情。不管是政客还是学者,没有拿过华尔街的钱,华尔街对他都是很不放心的。

      要我说,正因如此,金先生实在是很适合出掌世行的。世行叫银行,但实际上是一个国际扶贫机构,其首要使命就是帮助落后国家的人民脱贫。而金先生多年来就一直在从事扶贫工作,经常到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访贫问苦。他还一再公开呼吁富国慷慨解囊,拿出更多的钱来帮助穷国。只是很遗憾,世行长期以来没能专心致志地扶贫,而是把很大的精力放在推广华尔街的产品上,在相当程度上成了华尔街在其他国家的先遣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比如,七、八年前世行就很热心地在中国推动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催生出了许多有毒的金融产品,在金融危机中的杀伤力很大,有金融核武器之称。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叫停了银行业的资产证券化试点,但全国各地各类交易场所的资产证券化已成燎原之势,一时积重难返,成为中国金融的一大隐患。

      即便资产证券化是一个好东西,也不应当由世行来推出;世行的首要工作是扶贫,世行的工作不应当本末倒置。世行是一个国际扶贫机构,尽管它有个更好听的说法:推动发展的机构。既然是扶贫机构,那么其工作人员的待遇就不能过高。中国的慈善机构就因为其工作人员的奢华生活而受到猛烈抨击。世界银行也有这个问题,尤其是世行上层官员生活骄奢淫逸,假公济私,个人享受多于扶贫。布什总统任命的一位世行行长被人轰下了台,就是因为他为自己的一位女朋友(说情妇也行)谋利益。这位行长先生把将在世行工作的女朋友借调给美国国务院工作,理由是为了避免瓜田李下之嫌。(术语是“避免利害冲突”)用意好,良心也好,但行长大人给他的心上人大幅度提升薪酬——钱是世行出;只要博得丽人一笑,哪管他嗷嗷待哺的灾民缺钱。对于这样一位世行行长,华尔街并没有提出意见,华尔街并没有质疑他的能力。理由很简单:此人与华尔街过从甚密。

      事实上,世行行长一职经常成为美国高官退休养老的一站,是一个安抚性的肥差。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马拉下台之后,也干过世行行长。那位呵护自己女友的世行行长也在小布什总统手下当过国防部副部长。

      正因为世行行长是这样的一个肥缺,所以许多人都想当。在改革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大潮下,这次穷国的政要也来竞争了,尽管其胜出的希望实际上为零。且不说欧美国家众志成城,不容其他人染指世行行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职位,且不说,美国是世行的大股东,拥有唯一的否决权,新兴经济国家之间也有矛盾冲突,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有时候远大于他们各自与欧美国家之间的矛盾。至少在眼下看来,即使新兴经济国家推举的人赢得了世行行长一职,恐怕也未必是件好事:因为此人很有可能会被招安。即便不被招安,也未必能够左右得了局面。不信,请看联合国的例子,六十多年来,联合国秘书长从来都来自中小国家,但在诸多重大问题上,联合国还不都是照样被超级大国玩于股掌之中?

      如此看来,退而求其次,还是由金先生这样的人来担任世行行长比较好,这要比求全好。问题是,机构的作用远比人要大,金墉先生再有菩萨心肠,再有决心励精图治,怕是也很难改变一个机构在六十年中形成的文化与惯性的。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