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路演回放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产业纵深
  • 12:调查·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调查
  • A8:路演回放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最新评级
  • 对经济增速放缓的三重思考
  • 行业报告
  • 华泰联合:
    市场中期风险犹存
  • 电子行业回升明显
    券商建议关注成长明确企业
  • 行情重回政策博弈期
  • 市场短期或继续震荡
  •  
    2012年4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市场·观察
    最新评级
    对经济增速放缓的三重思考
    行业报告
    华泰联合:
    市场中期风险犹存
    电子行业回升明显
    券商建议关注成长明确企业
    行情重回政策博弈期
    市场短期或继续震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行情重回政策博弈期
    2012-04-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浙商证券 施震陨 ○编辑 杨晓坤

      

      最近的A股市场热闹异常,游资对题材的追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从温州发散到了深圳、上海、武汉、天津,从“泛金融”到“新三板”和“新上海”。当大家拿着地图按图索骥式地在股海中纵横驰骋的时候,指数却止步不前,同时也形成了局部的风险累积,资金接力式的游戏一结束,股价的杀伤力总是和上涨时一样强大。周二的下跌来自题材股的暂时落幕和技术性压力,市场需要一次修整来完成风险回归和热点转移。

      从3月以来的A股运行规律看,牵制市场最重要的因素来自市场外部,几次显著的市场波动均来自政策驱动,不论是中期或是短期,市场尚未发掘出内生性的做多能量,多空仍处在平衡的状态下,而打破这一格局的力量无疑来自外部,核心便是当前的政策变化。

      股市正处在高度的政策敏感期,而政策与经济的博弈处在微妙的阶段,经济增速下滑正导致投资项目的再启动;小微企业的生存困境,催生出众多定向扶持政策;温州及部分地区的民间借贷风险凸显,促成温州金融改革试点;深圳特区首次经济负增长,酝酿出重大地方金融改革。如果说2011年A股的焦点从通胀转移到了经济走向,那么今年的敏感点则正从经济再次回归到政策,市场博弈的往往是具备更大不确定性的对象。A股正进入新一轮政策博弈周期。不仅市场内部的发行制度、分红制度等面临重大变革,外部由经济压力所倒逼的政策宽松期已隐约出现。这里,我们需要着重分析的是政策的主导方向和持续影响力。

      短期而言,市场由于题材类热点的退潮及30日均线的技术性压制而有所调整,但中期无需悲观,A股市场仍能凭借政策转向的力量来抵御经济预期的负面影响,只是新一轮周期在侧重上会有所不同,即便同样是投资拉动,所涉及的领域也会更多围绕产业升级、改善民生、节能环保等来展开。单凭几个并无太多基本面支撑的题材并不足以让A股维持强势,行情将循着政策路径进一步做实,而多空力量的真正角逐会在2400点之上。

      下一阶段,值得重点关注并且能够印证政策取向的是对经济与政策最敏感的强周期类品种。而在交易机会的深度挖掘上,则可以留意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的大物流概念。

      (执业证书:S123061104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