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特别报道
  • 12:路演回放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退保潮:保险业遇“险”
  • 人民币有效均衡汇率仍是远期目标
  • 以政策预调微调对冲经济下滑风险
  • 选择的逻辑基础
  • 中国中医药还有退路吗?
  • 欧洲的危机未尝不是中国的机会
  •  
    2012年4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退保潮:保险业遇“险”
    人民币有效均衡汇率仍是远期目标
    以政策预调微调对冲经济下滑风险
    选择的逻辑基础
    中国中医药还有退路吗?
    欧洲的危机未尝不是中国的机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以政策预调微调对冲经济下滑风险
    2012-04-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波翀

      ⊙陈波翀

      

      回顾每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均不难看出宏观调控的主基调。2009年中国经济的调控主基调是“保增长”,所以货币政策“适度宽松”。2010年主基调是“防通胀”,货币政策遂开始收紧。2011年的主基调是“稳增长”,调控更加具有针对性,大目标是房地产。2012年的主基调是“预调、微调”,经济会如何反应呢?

      首季宏观经济数据的披露,基本证伪了之前的各种乐观预期。包括有:“春节因素”的过度放大,GDP同比增速下滑幅度收窄等等。“春节因素”市场已讨论较多,暂且略过。从2011年一季度开始,GDP同比增速就正式步入下行通道。一季度下滑0.1个百分点,二季度下滑0.2个百分点,三季度继续下滑0.4个百分点,但四季度仅下滑0.2个百分点。据此,市场普遍认为降幅收敛,经济存在触底的可能性,并乐观判断今年一季度可能就是本轮下行周期的底部。

      即便是1月的数据不理想,市场还是认为只不过是“春节因素”扰动所致。2月数据仍然不乐观,可许多人宁愿相信这是转势前的蛰伏。直到一季度数据出炉,市场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因为GDP同比增速竟然下滑了0.8个百分点。虽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早已把经济增速目标修订为7.5%,但一季度仅增长8.1%,还是让市场感觉到了不曾有过的寒意。如此水平的GDP同比增速,最近也只在2009年二季度出现过。那时,4万亿投资计划刚推出,经济正处于强劲回升阶段。不曾想,3年后又是一个轮回。

      单从3月的宏观数据看,自然是喜忧参半。相对乐观的数据有:3月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增长11.9%,比1、2月回升了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月增速15.2%,也回升了0.5个百分点,1月至3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名义上虽然比1、2月回落0.6个百分点,但在扣除物价以后的实际增速要高于1、2月,3月对外出口增长8.9%,比1、2月回升2个百分点。据此,有观点认为,GDP环比增速为1.8%,已在一季度见底,二季度同比增速见底,可能会低于8%。

      当然,还有更为乐观的数据。央行的数据就显得较为振奋人心,经历了1月的“春节因素”、2月的需求萎缩后,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高达1.01万亿元,这在历史上,也仅有2009年3月时曾达到过这种规模。那时候,货币政策正在转向“适度宽松”,而此时,货币政策实际上在收紧。那该怎么解释这样的贷款增量呢?笔者以为,这应该与政策预调、微调背景下的突击放款有关。从贷款期限结构来看,当月新增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非居民)贷款占比为71.45%,并无异常,但其中的中长期贷款比重仅为24.53%,显著低于2011年的平均水平39.74%。可见,大部分新增的非居民贷款,流向了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的小微企业。

      历史并不能预知未来,但我们看到了政策的预调、微调信号,这当然也跟货币紧缩大环境有关。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2%。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3.8%。虽然仍低于4%的全年调控目标,但CPI在3月出现反弹,以及PPI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3%,已让不少投资者认为经济可能会陷入滞胀。佐证的数据,可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依然在加速下滑之中。

      因此,笔者认为,现在要谈经济何时见底,恐怕还很难,而且更有可能的情况是,经济会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底部区域,并伴随预调、微调小幅波动。既然宏观调控不会转向,那么预调、微调也不会改变趋势,只会增加一些随机扰动,以便让经济增长回归到更加真实的市场环境中。

      (作者单位:中国中投证券资产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