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特别报道
  • 12:路演回放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退保潮:保险业遇“险”
  • 人民币有效均衡汇率仍是远期目标
  • 以政策预调微调对冲经济下滑风险
  • 选择的逻辑基础
  • 中国中医药还有退路吗?
  • 欧洲的危机未尝不是中国的机会
  •  
    2012年4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退保潮:保险业遇“险”
    人民币有效均衡汇率仍是远期目标
    以政策预调微调对冲经济下滑风险
    选择的逻辑基础
    中国中医药还有退路吗?
    欧洲的危机未尝不是中国的机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欧洲的危机未尝不是中国的机会
    2012-04-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志峰

      ⊙吴志峰

      

      鉴于欧元的财政支持机制难以真正出台,去福利化步履维艰,政治一体化更远非一日之功,因而欧元区缺乏解决问题的基础架构,欧洲政治家也没有拿出治本之策的历史勇气,所以,欧债危机将是一场持久战。基于这样的判断,笔者以为,我们对欧债危机的长期性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对欧盟推出的救市措施和市场表现应有恰当的判断。

      目前欧债危机的救市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增加银行资本和市场流动性展开,包括要求银行补充资本金,欧洲央行(ECB)推出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等;二是围绕救助希腊展开,包括近日达成的1300亿欧元的纾困计划;三是围绕防火墙扩容展开,努力将EFSF由5000亿扩大到7500亿欧元甚至10000亿欧元,为未来之需做准备。由于欧盟决策机制的复杂性以及各国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这些救市政策是在反复争议中产生的,常常给人朝令夕改、变化无常的感觉,让人如坠云雾中茫然无所适从。

      可以预计,在救市过程中,我们将看到一些有效果的短期政策,比如欧洲央行推出的LTRO,该操作向银行提供为期三年的低息贷款,由于主权债市场收益率较高,实际上是鼓励银行做息差交易,由此引诱银行向市场注入资金,从而缓解流动性紧张。这些政策属提升投资者信心的正面驱动措施,但其本身也具有一定风险。同时,我们也能经常看到一些反复甚至矛盾的政策和声音,比如德国人就反对扩大EFSF的救市规模,德国内政部长在早些时候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希腊退出欧元区。德国人的这些声音当然反映了德国不愿意承担过多的救市成本,给救市的前景蒙上了更多不确定性,但也体现了危机持久战下的市场各方备受煎熬的真实性。

      欧债危机深刻地影响了全球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但笔者认为,对中国,欧债危机未尝不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说是机会,并非说中国经济不受欧债危机的拖累。恰恰欧盟作为中国的第一贸易伙伴,欧债危机及由此导致的欧洲经济衰退已大大冲击了中国的出口。但相比出口和GDP增速下降这些负面影响,中国在欧债危机中能取得更多的战略利益。

      具体说来,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欧洲银行去杠杆化带来的机会。目前欧洲各银行正努力赶在欧盟设定的今年6月这一最后期限之前,将各自的核心一级资本比率提高至9%。欧洲银行管理局(EBA)公布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欧洲银行资金缺口1147亿欧元,其中西班牙262亿,意大利154亿,德国131亿,法国73亿,希腊300亿,葡萄牙70亿,奥地利39亿,比利时63亿。这还不包括欧洲银行万一遭受希腊等债券违约而造成的资本金损失。欧元区银行目前管理约30万亿欧元资产,是美国银行体系资产的2.5倍,是欧元区GDP(约9.5万亿欧元)的3倍。如此庞大的银行资产目前急需去杠杆化,由此带来参股欧洲大银行、收购欧洲银行资产赢得欧洲银行区域市场空间三大机会。比如德意志银行需补充资本金32亿欧元,缺口最大的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存在150亿欧元的资本缺口,这当然是参股的大好机会。欧洲银行正急迫 “瘦身”,未来几年将有高达5万亿欧元的银行资产出售,比如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正考虑出售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银行资产;而作为买家,马拉松资产管理公司透露它正以六折的价格向某家欧洲银行买入一个资产包。德国商业银行表示,将拒绝任何与德国或波兰无关的新贷款业务,法国兴业银行正在重审一揽子产品,将收缩从并购融资到亚洲的出口信贷等产品线。欧洲银行的退出,正给了中国等亚洲银行市场机会。如渣打银行近期表示,该行贸易融资和现金管理业务的平均余额正在“强劲增长”。

      其二,欧洲经济下滑导致需求萎缩,使欧洲一些技术型公司难以支持,给中国企业收购这些技术力量雄厚的公司带来了机遇。欧洲一些公司在全球持有较好的资源,由于受制于需求下滑和财务紧张,给中国公司并购这些技术和资源类公司提供了机会,有助于中国实现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战略。

      其三,欧洲国家由于公共债务负担重,正寻求向中国出售能源企业等国有资产,同时欢迎中国资本投资其基础设施,如中国在希腊营运港口码头等,另一方面,欧洲国家对于中国并购其资源和技术类公司比过去更加支持。更重要的是,作为不少亚非拉殖民地的前宗主国,欧洲国家还有可能对中国与亚非拉的合作战略给予支持。如能通过适当的外交途径提升中欧战略伙伴关系,构建如中国—拉美—欧洲、中国—非洲—欧洲这样的三方合作机制,则非常有利于中国在全球的资源和产业布局,大大加快参与全球治理的步伐。

      (作者系国家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