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丹丹 苗燕 ○编辑 于勇
17日央行调统司课题组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资本账户开放与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并不是简单的先后关系,而应该协调配合、相互促进,具体的改革开放措施应该成熟一项、推进一项。该观点一经发布,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并引发热烈讨论。
报告的牵头人盛松成在该篇报告中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体制改革并不是资本账户开放的先决条件的尖锐观点,该观点颠覆了不可能三角和利率平价理论。
渐进式改革并不存在简单先后关系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表示认同这一观点。他指出,各国改革尤其是渐进式改革均有顺序安排,但这个顺序仅仅是大致的顺序,更多地体现为相关改革协调配套,并不存在绝对的先和后的问题。他指出,资本账户开放有很多条件,比如汇率有弹性、宏观经济稳定、货币政策宏观调控能力、充足的储备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假设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需要的条件。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在前提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通过资本账户设置一些风险管理的措施,来保证改革的有序推进。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也认为,资本项目开放、离岸市场建设、利率与汇率改革不应单一来看,或者用先后顺序来区分,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同时并举。仅从资本项目开放而言,与其他三项进程推进同样密不可分。资本管制逐步放开、货币政策独立性,以及采用浮动的汇率政策是决策层明智的选择。
沈建光称,资本项目开放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就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中国政府之所以对资本项目放开采取颇为谨慎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便是出于对国际热钱流入的担心及资本跨境流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人民币汇率变动更是吸引热钱流入流出、导致投机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但在资本项目管制下,即使推动浮动汇率改革也是有局限的。毕竟只有在资本项目开放下,才能真正的体现货币的供求关系,促进货币市场价格的形成。
资本账户开放必须要利率、汇率改革配合
虽然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的所谓次序,并非必须,但这绝不意味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向前推进。
丁志杰认为,在推动资本账户开放的同时,如果取消已经过时或许过严的资本项目管制规定时,可能对其他领域的改革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随着资本账户可兑换向前推进,无论是利率还是汇率,也要相应地向前推进。
沈建光指出,在资本项目逐步开放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全市场化的利率体制,可能导致套利机会的增加和资本交易的波动,并将对政策决定产生不利影响,枉费自由化所做的努力。而资本市场开放,包括RQFII,港股ETF等,都离不开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配合。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可以支持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并且为人民币回流提供渠道,与资本项目开放共同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资本账户开放迎来时间窗口
央行调统司此前就资本账户开放的先后顺序问题,曾经发表过一个包含短期,中期,长期在内的完整开放路线图,并认为当前开放资本账户的时机已经成熟。
对此丁志杰认为,资本账户管制方面,中国可能存在过于严格和过时的管理。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经济规模、国际收支还是外汇储备等,我国可以承受更大程度的资本账户开放。“目前我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经济发展水平也已经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这些情况下,中国的机构和企业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了支持走出去的储备资金”。而从国际层面看,各国目前对资金的需求,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可能是“走进去”的容易点,条件也会优惠一点。“谁也不能猜测资本账户开放最好的时机,但应该说,现在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窗口。”丁志杰指出。
对于资本账户开放的次序问题,丁志杰认为,过去我国对待资金是宽进严出,未来要做的是,实现大体的平衡的双向流动的格局,因此我国更多需要在资金流出方面做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本国的机构、企业、个人在跨境资本流动的自由化更为重要。作为对等的原则,国内市场也需要开放,与国外市场接轨,在开放中谋求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丁志杰认为,先流入后流出,先长期后短期,先资本市场后货币市场,先外币后本币的资本账户开放次序其实是一个经验的总结。由于各国经济情况的不同,每个国家在放松管制和市场制度建立的过程中,都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不排除在某个时期把应该后开放资本项目提前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