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股混合型基金奖:华夏大盘精选
让正确的投资理念深入人心
感谢《上海证券报》等评选机构授予华夏大盘精选基金“五年期金基金·股票型基金奖”、华夏策略精选基金“三年期·灵活配置型基金奖”。
中国共同基金的发展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基金已经成为机构和个人理财的重要工具,建立科学合理的基金评价体系对于帮助投资者树立中长期的基金投资理念、改善基金投资的外部环境乃至引导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望未来,我们面临的投资环境将发生剧烈的变化。中国经济正步入艰难的转型阶段,外部需求和政府投资对经济的贡献度下降,单纯刺激消费并不足以拉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转型的出路,在于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打破行业垄断、降低税负,激发民间投资信心。这一过程面临着诸多挑战,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转型过程中以及转型之后,中国经济整体增速放缓难以避免。
A股市场也处于转型阶段。监管层积极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完善退市和分红制度,有助于强化市场约束机制,优化上市公司质量,从而提升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资本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好的上市公司,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基金经理也无法持续创造出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
投资环境和投资对象都在变化,基金经理只有认清变化、顺应变化,相应地转变投资思路、运用新的投资工具、发掘新的投资领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市场。
偏股混合型基金奖:摩根士丹利华鑫资源优选
追求产期稳健的投资回报
感谢上证报再次授予大摩资源基金“金基金”奖。
2011年,经济逐步回落,通胀持续走高,货币政策收紧,资金成本抬升,A股呈乒乓球下楼梯式震荡下跌。大摩资源全年均实行“轻大盘、重个股”的投资策略,股票仓位基本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缘由是判断爆发大的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经济周期下行,结构调整持续,全球主要货币仍较为宽松,投资上可以选择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兴产业品种、受益通胀预期的资源类品种、和非周期的消费类品种配置组合。现在回过头来看,基本的策略和选股思路没有大的偏差,但市场下行的幅度还是相当可观的,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大摩资源的产品优势,将股票仓位维持在更低的水平上,并顺应市场波动调整结构和品种,净值应会受损更小。
2012年,经济先探底而后缓慢上行,通胀缓慢回落,货币政策略微放松,财政政策积极,资金成本下降并伴随经济周期波动,从A股市场的大环境来讲,优于2011年。另外,若干年后回头看,2012年也许就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元年,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都在今年逐步启动,资本账户开放也开始讨论,这对中国的金融和实体经济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资本市场正在开启新的变革大幕,国债期货、IPO改革、新三板、高收益债券、券商新政等新的投资工具和规则将陆续出台,制度红利也是投资者需要衡量的因素。因而,对A股市场而言,2012年将是赚钱的年份,但是,由于经济仍处于底部区域、改革也处在探讨启动阶段、资金面整体维持弱平衡格局,预计不会产生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大摩资源基金的投资理念是“追求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即立足中长期投资,将风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力争收益。今后大摩资源会秉承一贯原则,继续为持有人赚取收益,也感谢广大持有人对大摩资源的耐心和信任。
债券基金奖:富国天利增长
债券市场“棋至中盘”
2011年是近年来债券投资最为困难的一年。2009年“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引致的货币超发,一方面带来了通胀压力,一方面招致持续货币政策紧缩。而国内政策的紧缩叠加欧债危机的冲击,构成了多年来罕见的滞胀格局。
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去年4季度才略见好转。这种环境下,去年前三季度基本是股债双杀,直到四季度债市才“峰回路转”。
此外,在2011年我们的投资还遇到了诸多的“黑天鹅”事件,包括城投债的信用危机、股市的持续下挫、石化转债意外发二期颠覆转债规则等。在这种困厄的背景下,债券基金出现了近6年来的首度整体亏损。
令人略感宽慰的是,去年四季度,我们果断放弃了新股和可转债,全面转向纯债的思路,将权益仓位降至非常低的位置,大力增加了长期利率品种和中高等级中票的配置,而这些品种在去年四季度的表现非常抢眼。
根据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2011年底,富国天利在过去五年内,已为投资者积累了63.3%的投资收益,在同期25只可比债券基金中排名第一。
展望未来,我们将全面转向绝对收益至上的投资理念,将主要通过纯债的投资来为持有人创造收益。
目前来看,市场环境从去年的“类滞胀”逐步向经济衰退+物价回落的“典型衰退”演变,资本市场所处的经济环境利多债市。
我们认为,未来货币政策逐步放松较大,经济或可在二季度见底。因此债市行情总体看仅是“棋至中盘”,利率债机会不大但中等评级信用债机会较大;权益方面,股市也存在波段性机会,转债则应关注中小盘转债的机会。
股票型基金奖:博时主题行业
2012年是希望之年
首先感谢上证报对我的肯定,2011年正好是我管理博时主题行业基金的第五年,“五年期金基金”这个奖项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2011年的市场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中,中国的表现仅好于印度,调整幅度远甚于债务危机密布的欧洲国家和经济复苏乏力的美国。这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使资本市场如此表现。
2011年,对经济增长的担心,压缩了蓝筹公司的估值水平。也戳破了创业板、中小板公司的泡沫。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前景怀疑达到高点。
流传颇广的言论是,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要素的投入,靠投资驱动,不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经济的增长不可持续而且将迅速走向危机,甚至崩溃。不看好中国经济,怎么能看好中国股市呢?中国崩溃论再度升温,悲观情绪主导市场。
作为专业人士,我们有幸能够长期观察中国企业的发展。从微观层面上我们了解的情况与上述结论有一些出入。我们很少开创一个行业,但善于通过全产业链的过程优化和成本创新,依托巨大的规模优势,走过极为陡峭的学习曲线,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实现生产率的迅速提高。从水泥、港口机械、工程机械、电气设备、白色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汽车到通讯设备、风电和太阳能设备,中国企业在无数领域改写全球产业的格局和游戏规则。虽有原材料价格的较大上涨,大多数工业品的价格却低于10年前,而品质较之前明显提高。不论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不论消费品还是资本品,无不体现出国家生产率的快速提升。
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是一个良好的剖面,可以折射中国经济的大致情况。从2000年-2010年,10年间全部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持续增加的,最高的2010年较2000年增加了62%。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提高,说明单位固定资产的产出是不断增加的。
另一方面,2000年到2010年,制造业公司总体毛利率由20.8%缓慢下降17.6%,表明收入的增加不是来自价格的提升,而是量的增长,如果考虑到产品的品质和性能的提高,生产率的提高将更为显著。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只是投资驱动,而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快速提升。中国还没有整体进入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阶段,生产率增长的脚步仍在向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我们没有必要这么悲观。
目前,创业板及中小板公司的估值水平整体上仍未到达合理水平,但调整已进入后期。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的正在化解,机会逐渐到来。不论是过度反映悲观预期的行业龙头和蓝筹公司,还是在泥沙俱下中被掩盖的真正有增长潜力的高素质小公司,都有投资机会。2012年是转折之年,希望之年。
股票型基金奖:兴全全球视野
做投资要计算风险收益比
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过去5年,市场上出现了非常多的极端情况,在极端情况下不作极端操作,对我们的业绩来说至关重要。每项决策都会考虑下最坏情况,让我们跨过了很多陷阱。纵观这几年,不能说每个转折点都做对了,但是至少没有犯大错,这是非常重要的。
不极端 不犯大错
回顾这几年,2007年股市一路凯歌,我们抓住了金融地产的主线,一路飘红。2008年,市场开始出现滑落迹象,五年内第一场“大考”来临,当时的市场估值已经非常贵了,但是大家都不太敢减仓,因为怕排名有问题。好在我们公司4000多点就已经开始谨慎,所以2007年见顶后,我很坚决地把仓位降了下来。2009年市场瞬间转势,及至年中,整个偏股基金业都被牵上周期股的马车。对于我们来说,全仓押周期股是无论如何不会做的。记得当时出去调研,别人听说我们还重配消费股,看我们的眼神都变了,充满同情。2009年8月,市场暴跌,其后行情重启,龙头股已转变为非周期股,于是,整个市场都出现资金大搬家。但我们始终坚持消费品,那段时间排名上的很快。转至2010年,整个市场再次出现成长股泡沫。2010年末,卖方研究员跟我们说,市场上的医药股都要50倍PE估值,我们把医药股卖的一股不剩。我们知道他们没那么好,再涨也不要了。果然,2011年初,医药股开始大跌,印证了我们此前的观点。
其实也有很多风格转换我们没把握住,尤其是非周期股,难度太大。但在市场泡沫明显的时候,把极端高估值的东西卖出,我们不会犹豫。
平衡好风险和收益
我们有个基本的观点,做投资要计算“风险收益比”,如果某个投资项目,下跌的风险很大,而上涨的空间不能匹配,则一定要谨慎。比如,2007年末,整个市场的估值高达50倍,一旦下跌要跌多少呢?所以,那时候我们一定是谨慎的。更加隐蔽的风险是流动性风险。公募基金资产动辄数亿,如果这个资产买入流动性差的小股票,一旦看错,则抽身无门。
所以,我们有两个坚持,首先,下重手的股票第一个条件是市值达到一定水平,比如80个亿,流动性良好。这样的话,即便发生偏差,抽身而出的成本不致太高。其次,一定是已经上市一定时间的个股。新上市的股票,一般不会成为我们的重仓股。
把一个公司看懂是不容易的,要了解老板的为人,了解公司的业务,了解上下游,这都需要时间来沉淀。尤其是,很多新上市的公司都是细分龙头,行业和日常生活八竿子打不到,对于这些公司的了解,没有时间积累是不行的。
追求适度的灵活
当然,置身于目前的经济环境和行业中,如何平衡“坚持”与“灵活”的关系,同样重要。在如今市场环境里,每一个抉择有时都影响巨大。一个老思路走到底是有风险的。
另外,投资上不应该有太多的清规戒律:比如,业内经常听说的,xx风格的股票绝对不碰的说法,而我们认为,只要有机会都应该关注。但同时,也不能太灵活,失去了支柱。反复变化组合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把握市场风格切换也是件难度太大的事情,我们还是采取相对均衡的策略。
对于未来,我们认为机会主要集中在两块,第一块是新兴产业,这个版块未来肯定有发展空间,但是几千个股票里,到底什么公司存活下来,我们确实无法确定。一方面,我们也在研究,拓宽自己的投资思维,增加投资边界,另一方面,我们对于很多新兴产业还是抱着先观察的态度。而对传统的产业这块,我们也同样有兴趣,传统产业增长空间可能不大,但相信其中还有机会的,包括金融行业等,未来在渡过困难期后一定会有更好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