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纯物流属性向金融属性拓展,保税仓单质押业务正式启动
⊙记者 叶苗 实习记者 胡蝶
○编辑 梁伟 杨晓坤
备受国内外关注的期货保税交割试点又有新突破:昨日,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召开情况说明会,宣布期货保税仓单质押业务已经在洋山保税港区正式启动运作,继去年期货保税交割业务顺利走通全部流程以来,这项功能创新又向金融服务方向深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保税货物首次获批通过质押形式实现融资功能,是适应大宗商品产业交易金额大、金融属性强的需求特征,在全国率先为保税大宗商品打造的供应链融资平台,为支持大宗商品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为区内大宗商品企业的发展插上了供应链融资的金翅膀。同时也推动了保税交割从单纯的物流属性向金融属性拓展,大大增加了保税交割业务的内涵价值,为形成大宗商品规模化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出席会议并见证了中国银行与江铜、迈科和瀚骏三家试点企业共同签订了以保税仓单质押融资为核心内容的供应链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上海海关副关长卞祖耀、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王立华在会上讲话,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作主题报告。
本次试点的银行为经证监会认定的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中、农、工、建、交五大结算银行,试点企业范围是在洋山保税港区注册的AA类或A类企业,试点商品包括铜、铝以及今后扩大试点范围后批准的商品品种。保税仓单质押由银行出具相当于质押货物进口税款的保函,通过这种融资方式,企业可以在货物尚未完税前即可获取质押融资的便利条件,大大提高了企业资金利用率。据悉,上海江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迈科金属资源有限公司、上海瀚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三家经海关备案的试点企业已分别成功通过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获取首批期货保税标准仓单质押融资,首批业务共质押了存放在中储临港、同盛物流两家洋山保税港区期交所指定交割仓库的电解铜仓单8张,总融资金额达144.69万美元,从企业在期交所标准仓单管理系统中提交仓单,经仓库、海关审核确认到银行最终完成放款,整个流程高效、便捷。
今年以来,上海综合保税区积极推进功能创新的示范效应,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保持向好趋势。一季度,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平均增幅接近10%。期货保税交割作为上海综合保税区的一项重要功能创新,在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展态势喜人。今年一季度,通过综保区进出口的铜达到40万吨,同比增长30%,真正实现了企业同时兼顾国内和国际、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的综合业务运作目标。截至一季度末,洋山保税港区新注册的大宗商品企业累计达到24家,注册资本近10亿元,洋山保税港区已经初步成为大宗商品产业主要集聚地之一,同时也是大宗商品产业连接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集散平台。
下一步,综管委将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围绕深化推进期货保税交割试点和大宗商品产业发展,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推动期货保税交割业务从试点走向常态化运作;二是坚定树立大宗商品作为洋山保税港区重点支柱产业的地位;三是继续推动大宗商品在洋山保税港区的规模化运作;四是探索启动居民企业外币离岸账户操作试点;五是探索研究洋山价格信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