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
上海证监局认真学习领会中国证监会党委关于大力发展期货市场的工作要求,引导上海辖区期货业着眼于“新思维、新起点、新发展”,要在中国证监会统一领导下,在新的发展要求和市场背景下,集聚行业力量、扩大市场影响、发挥社会作用,具有更高的认识水平、工作起点和发展目标,并组织好各市场主体去积极实践。
一、新思维
(一)着眼于中国期货市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大势
1、充分认识加快改革创新发展是期货市场必然方向。我国资本市场总体上还很不健全,市场化运行的体制机制还很不完善,必须持续地推进改革开放。我们要认真思考和实践:期货市场如何为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服务,如何为中小微企业、“三农”和创新创业活动服务,如何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服务等重要问题。我国期货市场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在专业能力、服务水平、影响力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期货市场在品种、业务等方面的创新需要市场各参与主体相互理解、共同推进。
2、充分认识我国期货市场在全球期货市场中的重要地位。2011年,全球期货和期权市场交易量稳步增长11.4%至249.7亿手,过去五年期货期权市场的交易量增长了60.9%之多,主要增量来自中国、巴西等新兴市场。根据国际期货业协会(FIA)统计,我国商品期货交易量已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首位,部分品种交易量也名列前茅:2011年度,金属期货和期权合约中,螺纹钢第1,锌第5,铜第7;农产品期货和期权合约中,棉花第1,白糖第2,橡胶第3。
3、充分认识市场发展需要期货公司建设成为现代金融企业。我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散、小、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市场服务能力亟待提高。要加强期货行业整合,支持期货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兼并重组等途径提高综合能力。要加快发展期货公司等中介机构,增强其专业水平和动员社会资源能力,促进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中介服务机构之一——期货公司,必须以现代金融企业为目标,迎接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要根据自身实际,形成个性化、专业化、差异化的中介定位。
(二)着眼于牢牢把握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根本要求
上海辖区期货经营机构要积极配合、参与做好中国证监会的重要工作部署:
1、推进期货产品、工具创新,拓展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抓紧建设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拓展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渠道和模式;稳步推出国债、白银、焦煤和玻璃等期货新品种;加大期权等新交易工具和铁矿石、碳排放权等新品种研发工作。
2、做精做细现有品种,推进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推进已上市期货品种合约规则改造;加快推进套保、套利、限仓、交割等交易制度改革的落实;加强对不同期货品种功能发挥的分类指导;加大对农产品期货品种的培育和宣传引导。
3、提高中介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支持期货公司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综合实力,强化市场和客户导向理念:贴近企业、融入产业,着力提升期货公司研究分析和专业服务能力;拓展期货公司业务范围:在投资咨询业务基础上,期货公司境外期货经纪业务已开展前期试点筹备工作,期货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也已进入实质性调研准备阶段;加强期货市场宣传培训和投资者教育服务工作。
4、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更好服务产业企业。为金融机构业务、产品和服务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提供服务和支持;优化现有投资者结构。
(三)着眼于辖区期货市场和经营机构未来三年发展
1、努力提升上海辖区期货经营机构在全国市场中的地位。过去三年(2009-2011),辖区期货经营机构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上海期货市场占全国市场比重,按客户保证金来看:从16%增长到的23%;按净利润来看,从6%增长到21%。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设想,经过未来三年的努力,上海期货业这两项指标争取占全国市场的1/4~1/3。
2、上海期货业经营机构积极应对未来三年(2012-2014)的发展。要尽早谋划、远近结合,积极适应市场的变化,将机构的年度工作计划置于三年发展规划中全面考虑。
二、新起点
(一)过去三年上海期货业健康较快发展的成效为全国期货市场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1、合规经营和创新发展基础进一步强化
一是合规经营能力显著增强。辖区期货公司治理结构基本完善,高管尽责意识和履职能力得到普遍提升,“三会一层”治理作用逐步发挥;保证金预警数量连年下降,风险监管指标预警基本杜绝,保护投资者权益、抵御风险能力稳步增强;以首风为核心的合规体系作用初步发挥,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等方式强化基础管理系统建设,分类监管成效进一步显现,自我防范和控制风险机制基本形成;在期货同业公会组织下,行业诚信自律建设稳步开展,辖区期货业诚信平台建设、社会责任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诚信企业评选和创建“五好期货营业部”等重点活动有序推进,有效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发展。
二是创新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抓住了钢材期货和股指期货等重要品种上市机遇,实现了两次经营上的大步超越;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创新投教形式,依托中国证券网和东方财富网等新媒体,连续开展“走进期货”投资者教育活动;面向机构投资者,连续两年举办“期货机构投资者年会”,积极服务证券、基金、保险、信托、银行等机构投资者,期货机构投资者的开发工作和集聚效应日益强化;积极组织战略管理研讨和基础管理创新活动,加强战略思考和实践;运用技术手段开展管理创新,5家公司的6个项目荣获2011年度证券期货科学技术奖(占期货公司获奖项目的三分之二);配合落实“股东支持(公司)”和“公司支持(营业部)”机制,争取良好的发展条件;以“五支队伍(即经理层、风控、研发、营销、IT人员)”为重点显著提升行业专业人才队伍素质,一批期货公司高管被评为上海市领军人物和“沪上十大金融家”;走访沟通取得相关政府部门和各期货交易所对辖区市场及机构的有力支持。
2、经营成效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
按期货公司口径:2008年末至2011年末,期间辖区获得证监会A类以上评价结果的期货公司由1家增加到6家;在全国分支机构数量由81家增至171家,增长了1倍多;保证金规模由69亿元增至340亿元,增加3.9倍;代理交易额由9万亿元增至58万亿元,增长5.3倍;净利润由0.4亿元增至4.4亿元,增加10倍;从业人员数量由1795人增至4434人,增长1.5倍。主要指标增速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保证金规模位居全国第一。辖区期货经营机构的集聚效应显现,三年来已有5家期货公司迁址上海,辖区期货公司数量达到30家。按营业部口径:辖区营业部数量由80家增至111家,保证金规模由43亿元增至175亿元,净利润由0.58亿元增至1.33亿元。上海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全国市场的能力和深化辖区市场的作用快速强化。
服务投资者和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逐步发挥:一是辖区期货公司服务客户数量由2008年末的7.1万户增至2011年末的26万户,增长2.7倍。二是辖区期货公司服务金融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增长。2011年,辖区期货公司共有证券自营、证券理财专户、基金理财专户等开户39户,客户权益合计约26亿元,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三是辖区期货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三农”中创新经营模式。如国投中谷期货的“一站式”交割服务,新湖期货的驻厂调研模式,国泰君安期货的钢材现货服务模式等。
(二)在新的市场条件下上海期货经营机构共同创建“诚信规范和创新发展示范辖区”
两年前提出“创建期货经营机构规范发展示范辖区”目标,对于促进辖区期货经营机构提升经营能力和合规水平、优化辖区期货市场经营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期货市场正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积极的政策导向和有效的配套举措对于期货经营机构强化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和更加迫切的要求。因此,规范发展示范辖区的内涵也将随之深化,创新发展应成为创建示范辖区更为明确和强化的目标之一。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在未来的三年,上海证监局、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将和辖区各期货经营机构共同创建“管理基础实、内控作用强、依法监管严、创新服务好、发展质量优”为内涵的“诚信规范和创新发展示范辖区”。
(三)在新的高度持续推进上海辖区期货经营机构的“现代金融企业”建设
去年辖区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上海证监局提出了辖区期货经营机构以建设“现代金融企业”为目标、强化核心竞争力的要求。辖区期货经营机构近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但这与“现代金融企业”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站在新的高度,持续推进辖区期货经营机构以现代金融企业为目标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各期货公司要结合各自实际,持续强化“领导力、控制力、技术力、创新力和文化力”,赋予新内涵、制定新举措。
领导力建设,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明确发展战略,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控制力建设,要继续有效发挥两金管理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合规内控管理体系作用,加强分支机构的合规管理;技术力建设,要确保技术系统的安全运行,积极发挥信息技术在业务创新、经营管理和服务客户方面的支持引领作用;创新力建设,要强化创新理念,切实推进管理、业务和产品创新;文化力建设,要有效推进精神、制度、行为和文化等多层面的金融企业文化建设。
(四)按照证监会和市场发展的新要求,辖区期货监管和市场主体发展还有很多差距
一是辖区期货经营机构如何主动适应市场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要求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还不够强,准备不够充分。二是在一些规模居前期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取得更快发展的同时,辖区期货公司向上进一步突破发展的动能还不足。三是辖区期货经营机构的发展很不均衡,前十家期货公司的客户权益占到辖区总权益的80%,后三分之一的公司走出困境困难重重,股东和管理层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四是以前瞻性看,专业人才不足,特别是有能力从事资产管理、境外代理和高端行业研究并具有国际成熟市场经验的人才稀缺,期货业人才向其他金融行业流动的趋势在强化。五是服务实体经济、“三农”和机构投资者能力有待提升,有效的经营模式还需要积极探索和主动创新。六是个别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违背公司章程、越权干涉的情况仍有发生。七是对分支机构、对营销环节的风险控制和有效管理能力还不强,尽管投诉量下降,但对这方面的信访仍较集中等等。这些影响和制约行业和机构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和有效解决。
三、新发展
(一)实践“共同治理”。
探索建立以注重股东利益单边治理为主导、兼顾利益相关者(高管、核心部门负责人、员工)的共同治理理念;完善“三会一层”治理架构,确保董、监、高配备齐全,有效履职、各尽其责,真正发挥制衡作用;促进管理和科学决策,有效发挥公司治理在期货公司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运用“战略思维”
不断深化对发展形势的认识,做好发展定位和战略规划;整合内外部资源,推进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定期开展战略实施情况评估,确保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创新理念”
高度重视并紧紧抓住行业每一重大发展机遇,坚持创新理念和发展导向,跻身于每一业务创新试点,以高度的紧迫感加快创新发展;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公司,要紧盯行业标杆企业,争做行业领头羊;规模小、实力弱的公司,要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和自身资源,探索特色化经营路径,从有效利用市场资源出发,影响和说服股东或者加大支持力度,或者转让控制权;鼓励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收购和兼并重组实现辖区期货公司更好更快发展。
(四)塑造“诚信文化”
“重自律、创品牌、树新风”企业文化建设常规化,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辖区期货公司“重合规自律、强风险管理、守职业道德、讲诚实信用、优客户服务、创公司品牌、树期货新风、扬同业精神”的企业文化内涵;继续开展辖区“诚信合规好、社会责任好、客户服务好、企业文化好、专业创新好”的五好期货营业部创建工作;积极配合并认真参与中期协组织开展的诚信文化建设活动,将企业文化建设与行业文化建设有效结合。
(五)全面“风险管理”
严格防控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强化基础管理的合规性,将合规理念融入内部管理,实现内部合规约束;强化风险控制的动态化和精细化,引入动态监控机制,运用技术手段和标准化管理,实现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强化内控体系和机制建设,真正发挥首风作用,建立完善风险自我防范机制;强化分支机构层面的合规风控;强化信息技术安全管理,吸取期货市场信息安全事故的教训,有效防范技术风险。
(六)实施“人才计划”
发挥行业整体效应,继续通过联合招聘、海外招聘等方式招聘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机构自身培养人才的有效路径;适当提升收入水平,缩小与其他金融行业的相对差距,留住有志于在期货行业发展的人才;创造条件探索间接持股等激励约束机制,激发高管和专业人才队伍更好发挥作用。
(七)坚持“同业精神”
齐心协力,共谋发展,正确处理个体发展和整体发展的关系;加强沟通,增进交流,促进整个行业的整体提高和共同繁荣。
(八)面向“国际化”
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证监会关于“动员各方力量、稳妥推出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吸引全球投资者参与,逐步使我国成为能源等大宗商品的国际期货交易中心之一”的重要意义和工作方向;做好适应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自我准备,以产品、业务的国际化为导向,在人员、系统、研究等方面尽早统筹规划;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业务与信息交流,学习成熟市场先进的业务模式和成功的管理经验,拓宽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业务能力培训。
我们面临着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机遇,我们有幸肩负参与和推进发展的责任。机遇与挑战并存。让我们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携手共进,尽心尽责做好各自的工作,为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出新贡献!
(编辑 毛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