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专版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规范发展夯实基础
    证券行业创新发展内生动力强劲
  • 2008年至2012年证券业创新发展大事记
  • 招商证券总裁王岩:努力打造中国最佳投行
  • 编者按
  •  
    2012年5月2日   按日期查找
    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特别报道
    规范发展夯实基础
    证券行业创新发展内生动力强劲
    2008年至2012年证券业创新发展大事记
    招商证券总裁王岩:努力打造中国最佳投行
    编者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规范发展夯实基础
    证券行业创新发展内生动力强劲
    2012-05-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马婧妤 ○编辑 阮奇

      

      三年综合治理让我国证券行业走上了规范发展的道路,五年良性发展让一个更稳健、更扎实的证券行业行至新的历史节点,正在发出“创新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对于传统业务处于转型期、创新业务处于探索期的证券公司而言,这或许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一定是一个最具希望、最富有生命力的时代。

      规范发展为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回望来路,从1987年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成立开始,经历25载风雨历程,我国证券行业已走上规范、健康、稳健发展的轨道,行业面貌发生根本转变。而正是规范发展的行业实际,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证券公司109家,其总资产规模为1.57万亿元,净资产6302.55亿元、净资本4634.02亿元,全行业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为2818.68亿元。其中,行业净资产规模及受托管理资金规模分别是2007年底的1.83倍和3.43倍。

      “我国证券行业发展历史较短,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并且在过去走过弯路,遭遇过全行业的风险危机。因此,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强调风险监管一直是监管工作的重心。”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2007年8月,证券公司三年综合治理功成,行业内长期以来积累的系统性风险得以化解,证券公司市场退出和投资者保护长效机制初步建成。综治中全面梳理、完善了证券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实现了风险的制度性隔离,全面实施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动态监控制度,同时行业风险合规监管进一步加强,整个行业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大为提高。

      “综合治理推动我国证券行业迈上了规范、稳健发展的轨道,当时强调风险管理的监管思路适应行业发展实际,其显著成效也通过证券行业近年来的发展,尤其是2008到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得到了验证。”

      专家分析,综治过后,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我国证券行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在三方面变化显著,一是规范发展的基础更为稳固,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指标监管体系与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使行业外部监管与内部约束的互动日益增强;二是创新发展的机制日益健全,全行业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组织制度创新,推出新产品、新业务,使行业市场化竞争的格局不断优化,内生创新动力十分强劲;三是实现了持续稳健经营,全行业在经营理念、公司治理、风控机制上有显著改善,经受住了市场波动及传统业务收入持续下滑的考验。

      监管“松绑” 创新打开想象空间

      近年来,伴随着证券公司拓展业务范围、探索创新路径的意愿不断增强,监管部门“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思路清晰且一以贯之,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在行政监管上的逐步“松绑”,使证券公司的创新空间不断扩大。

      “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的历史性任务完成之后,证券行业就已经进入一个相对市场化的发展阶段,各种业务创新层出不穷,包括营业部网点审批放开、股票发行机制改革、基金产品审批放开、集合理财产品审批放开、创业板推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推出、证券公司上市门槛调整等。”申银万国证券董事长丁国荣撰文表示,在当前的监管环境下,原来依靠政府推动的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证券公司作为市场化组织者的功能正在逐步回归。

      华融证券市场研究部负责人周隆斌认为,市场结构升级和管制放松表明监管“松绑”正在加速,证券行业的创新环境将逐步打开。“创新是投资银行发展的灵魂,也是证券行业从资本市场中介演进到资本市场参与者乃至资本市场引导者的关键。”他认为,在规范竞争和放松管制两大因素的引领下,创新业务将成为未来推动市场和证券行业新一轮成长的主要引擎,而监管放松将是行业成长的最大催化剂,推动我国证券市场步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

      4月13日,中国证监会宣布修改证券公司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标准,降低券商自营、资管、经纪业务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比例,使全行业可释放出400至500亿元准备金。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举意在放大业务空间,鼓励行业创新发展。

      与此同时,证监会已启动《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及其配套文件的修订工作,将着力建立健全“逆周期”调节机制,进一步提高风险监管的有效性、针对性和适应性。

      海通证券分析认为,我国证券行业的改革与创新将有两条主线,一条来自于行业资本管制的放松,另一条则来自于创新产品及业务的持续推出。而随着监管的进一步放开,券商可创新的产品及业务范围将大大扩充,包括股票约定购回、现金管理、并购基金、高收益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在内的业务均已进入证券业的发展空间。

      创新提速 行业内生动力强劲

      创新是证券行业实现规范发展之后的必然需求和必经之路。目前,整个行业对创新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从业人士认为,未来我国证券行业不但面临着传统业务转型的课题,也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证券公司经营如逆水行舟,不思变、不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就必将遭遇市场的拷问。

      实际上,部分券商已于两三年前开始主动对创新业务进行布局,2010年以后,行业创新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加速,经纪业务营收占比缩水的同时,券商创新业务正强劲增长。部分券商业务转型已经初见成效,收入结构由过去的经纪业务一枝独秀变为创新业务比重提升,多项业务均衡发展。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近年来作为券商收入来源主要支柱的经纪业务占比逐步下降,创新业务营收贡献逐步上升,显示我国证券行业收入结构逐步优化,风险承受能力逐步增强。

      “我国证券行业正处于由规模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型期,整体看,传统业务收入仍是决定证券公司营收的根本,但创新业务快速发展的势头表明,创新将决定券商发展的未来。”华融证券周隆斌认为,2012年是我国证券行业转型与创新并存的年份,证券公司在从单一业务结构转向多元业务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承受着传统业务下滑带来的“阵痛”,一方面也需要时间窗口来配合政策放松、新业务客户群体培育以及新运作模式探索。

      “投资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核心特征,在于善于创新和敢于创新,在于创造机会的能力。创新业务对优化公司业务结构,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利润来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安信证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证券公司创新过程中,应进一步落实创新的组织架构和创新方案,着手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储备,同时加快建立创新政策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丁国荣撰文提出,未来证券行业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转型将直接体现在证券公司各大业务的转型中,并藉此最终推动证券公司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型。他提到,这些业务转型将包括传统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方向转型、从战略上重视提高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全能服务的能力、投行业务从以承销项目为主导向综合金融服务方向转变、创新自营和交易业务成为证券公司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等,而这些转型都必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整合资源,高效服务。

      另外,国信证券副总裁陈革表示,券商在具体的业务创新过程中,应该全面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制定合理的创新计划,不能靠“拍脑袋”、靠着“一股子热劲”去发展创新业务,而应脚踏实地,切实加强对创新业务的风险防范。在创新边界上,他认为可以比照“创新是否落脚在为国民经济服务上,是否在为实体经济服务,是否符合广大投资者的根本利益”等三项标准,“有违这一理念的创新,可能往往缺乏生命力,或者存在某些方面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