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历时三年的券商综合治理使我国证券行业脱胎换骨,行业发展根基得以夯实,那么近五年的发展历程则逐渐使证券行业具备了加速发展的条件,并将证券业逐步推至谋转型、谋创新的新起点。
如今,证券经纪业务由单一通道服务模式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财富管理方向转型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创新、转型两大关键词进入整个行业发展的战略视野。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下一个阶段,产品创新将成为券商实现差异化竞争、发挥比较优势的关键,同时以产品创新为抓手,证券公司须扎实实践,跳出传统的增长模式和盈利模式,迎来更好更快的发展。
⊙记者 马婧妤 钱晓涵 ○编辑 宋薇萍
创新进入证券业“战略视野”
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末,沪深交易所零售客户开户数超过1亿,市场交易量超过80%。同时大量投资者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股票交易,对收益稳定理财产品的需求、对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资深专家坦言,我国证券行业还存在整体规模小、行业影响力不强、资本效率较低、专业服务水平及创新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证券公司仍以提供通道性服务为主,经纪、承销、自营等三大传统业务约占总收入的80%,业务和产品同质化、低水平竞争问题突出。证券创新能力、专业服务水平有很大提升空间,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难以满足我国实际经济主体的投融资需求。”该专家表示。他还指出,缺乏长期性激励约束机制,也导致证券公司经营行为存在短期化问题。
“证券公司要真正适应国民经济,必须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这是我们行业面临的课题。”第一创业总裁钱龙海认为,证券公司创新发展无疑包含了具体产品、业务、服务创新等内容,但更重要的是,要想真正成为资本市场组织者和重要的中介机构,证券公司应当将整个经营理念转向以客户为中心。
某大型券商负责人也提出,证券公司必须转变理念,通过不断整合资产管理、投资银行、自营等各项业务优势,从客户需求出发,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各种标准化、人性化、网络化的理财服务,同时加大创新力度,以产品服务客户,“改变原来只知道股票,不知道产品的业务特征”。
创新发展,是全行业共同的机遇。上述负责人认为,以创新为导向的市场化改革将对当前券商的同质化竞争格局带来根本性改变。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大型券商将可能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率先抓住发展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
与此同时,对中小券商来说,资本规模偏小,盈利能力不强,收入不稳定,经营管理效率不高,新业务对营收贡献有限等是其普遍面临的问题。从业者认为,中小券商的“创新发展”,需要打转型与创新并重的组合拳,需要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寻求“弯道超车”。
安信证券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的证券公司经营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挖掘内部潜力,加大成本控制,有保有压,把有限资源用在收入相对稳定、增长潜力较大的业务领域和地区上;另一方面也要增强紧迫感,把握好政策放开带来的业务机会,抓紧做好各种创新和业务准入的基础工作,一旦时机成熟能够快速反应。
打开业务、产品、服务创新空间的同时,业内人士也普遍提出,证券公司创新发展须与坚持合规经营和全面风险管理并重,保证公司健康发展、安全运行的底线。“根据市场和业务发展,为应对新的风险点,应当进一步完善合规和风控体系,增强风险的识别和预判能力,努力适应市场变化,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某中型券商负责人说。
产品创新提速 探索“一站式”金融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围追堵截”,产品创新是券商实现差异化竞争,发挥比较优势的关键。
2011年,两只创新性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引起了整个金融市场的高度关注。一只是由国泰君安设计的“量化对冲”产品,另一只则是由信达证券试点的客户保证金现金管理计划。这两只创新产品推出后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前者在短短几天内销售一空,信达证券客户保证金现金管理计划推出半年后,实际管理规模激增7倍。
“券商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设计出风险收益比不同的投资品种,并为这些投资品种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东海证券总经理刘化军表示。
证券行业对产品创新,尤其是资产管理业务创新的探索,早已自觉展开,多数证券公司呼吁进一步为资产管理业务松绑,其中既包括投资范围的放开、投资者范围的扩大、门槛的降低、审批制度改革,也包括建议允许资产管理产品上市交易等。
“金融行业领先的公司,核心能力在于组织资源,‘以恰当的架构在恰当的时间向恰当的客户提供恰当的解决方案’,资产管理业务既是券商打通经纪、投行及投资等业务进行产品创新的核心业务平台,也是为客户提供综合性产品服务和差异化解决方案的重要手段。”海通证券副总经理吴斌撰文表示。
部分投资者认为,券商资产管理扩容将会与基金等理财产品形成更强竞争。对此,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认为,实际上,资产管理投资范围的放开是给券商打造了一个融资平台,证券可以利用资产管理平台发行信托式的理财产品,给其企业客户进行融资,做类信托的业务。相比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具有企业客户优势、渠道优势和个人客户优势。
除此之外,业内人士预期,股票约定式购回业务或将成为今年券商产品创新的一大看点。“股票约定式购回”是指机构客户可以将持有的股票作为抵押品,向证券公司“贷款”,并支付给证券公司高于银行同时期贷款利息的业务(预计将与融资融券业务利率相同,9%)。“股票约定式购回”推出初期,券商只能出借自有资金。在融资业务中,投资者向券商借来的资金只能购买股票;与融资业务的区别在于,“股票约定式购回”所贷得的资金,并不限制其使用投向。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券商资产管理平台开放与约定式购回业务会对券商形成重大影响。由于“股票约定式购回”贷出资金投向不受限制,可以促进券商一二级市场业务互动,减少业绩波动。当市场环境不好时,一级市场资金紧张,“股票约定式购回”需求增加,券商可以增加此项业务,获得稳定收入。
值得关注的是,“股票约定式购回”业务和资产管理平台将在一级市场上与投行业务发生协同效应,证券公司给企业客户提供咨询和企业顾问服务,同时通过“股票约定式购回”和资产管理平台给企业提供资金,从而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创新将推动券商盈利模式转型
现阶段,证券经纪业务由单一通道服务模式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财富管理方向转型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在此背景下,从业人士普遍认为,证券公司应当开拓、创新经营思路,以产品、服务的创新为抓手,跳出传统的增长模式和盈利模式。
国信证券副总裁陈革认为,券商作为连接资本市场各参与主体的重要中介机构,是未来金融创新的主要载体。随着证券市场创新空间的打开,券商在交易所市场、场外市场、债券市场的资本中介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将成为连接资金需求者和资金所有者之间的重要桥梁。券商的角色也将由现在被动地提供通道服务,转向主动创造产品、为客户提供流动性支持等专业化服务,从而极大地提升金融市场的效率。
事实上,资本中介服务正在逐步成为国内券商盈利模式转型的重要方向,部分券商也已自觉开始在这方面进行初步尝试。2010年,融资融券试点业务正式推出,并于去年转入常规监管阶段,经过近两年运行,该业务已成为证券公司稳定的收入来源之一。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入,做市商、证券回购交易、衍生品交易等更多创新业务将可能会陆续推出,未来券商资本中介的角色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过去一个时期,证券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通道收入,目前创新发展提供给我们的最大机遇,在于随产品多元化、服务多元化而来的盈利渠道多元化。”某中型券商负责人表示,下一个阶段,该公司创新发展的核心将先围绕产品展开,围绕一系列产品创新而带来的复杂多样的交易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的盈利模式、业务模式,包括组织方式、市场结构均会有所改变。
不过,该负责人也提出,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成立时间较短,在市场制度设计、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方面还需要有一个完善和提升的过程,券商盈利模式的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进行扎实地努力和实践。
与此同时,陈革表示,为更好地迎接以创新、转型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化改革,证券公司应当在如下五方面做好相应准备。一是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也要加强研究能力和投资能力,强化资本中介功能;二是做好人才战略规划,注重培养和合理使用人才;三是随着创新业务迅速增加,应进一步加强交易、财务、风控等系统的建设;四是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信息隔离墙和利益冲突防范机制;五是探索建立证券公司的长效激励机制。
西南证券:以客户为中心 实现综合性创新发展
随着证券业迎来新一轮创新转型发展,券商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创新的业务空间巨大。我们认为,在此背景之下,有准备的券商将在宽松的环境下大有作为,而准备不足的券商则面临更加激烈的挑战。
我们认为,券商创新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为客户提供综合性金融理财服务。在监管放松的大环境下,证券行业的创新可以体现于两个方向:一是混业发展的方向。券商逐步向银行、基金、信托等其他金融领域发展,形成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的“金融超市”,成为全能化的金融控股公司;二是业务延伸的方向,即券商由传统的通道业务向高附加值的咨询业务和创新的买方业务转型。其中,经纪业务由传统的代理业务向提供增值产品、综合财富管理服务转型;投行业务从传统的承销业务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型,资产管理业务从单一理财向多对象、多角度、多产品的服务转型等等。这两种创新发展思路的实质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化经营道路。
由于历史原因,证券行业面临券商业务半径较小,经营自主权不够,与整个金融大环境未能有效融合的问题;同时,证券公司创新人才储备情况参差不齐,创新氛围有待提高;另外,我国证券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投资者对创新产品的接受程度有待提高,券商必须在创新的同时加强对投资者的宣传引导。
要克服创新业务瓶颈,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需要监管层给予制度松绑,打破金融业内条块的分割局面,扩大券商业务半径,在制度上和政策上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其次,券商需要继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激励措施,并提高自身风险控制能力;再者,需要加大创新人才储备,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多途径解决高端创新人才短缺问题;最后,监管层和券商都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做好创新业务的宣传引导工作。
近期监管层开展多方深入调研并表示将“定准底线、放大空间”,逐步放松对证券行业的管制。我们认为,监管层可以从三个方面“放大空间”。第一,放松资本管制。资本市场的快速扩张使得原有的资本管制措施日益束缚券商的创新动力,目前监管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第二,放松业务监管,加强业务监督。在制度上为券商创新提供支持,减少分业经营限制,鼓励大金融行业的交叉型业务创新;第三,放松创新产品管制,减少创新产品数量、品类的限制,降低创新审批成本,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另外,对于监管层提出的“合理区分创新失误与违规行为”的思路,我们非常赞同。这表达了监管层对创新业务的态度发生转变,传递出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对券商创新业务的支持,鼓励券商大胆进行创新,丢掉包袱,不惧失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合规创新证券公司的后顾之忧,宽松的创新氛围将有力地提高券商业务创新的积极性。
在证券行业创新环境向好的大背景下,西南证券十分重视创新业务发展,并提出把创新作为西南证券跨越式发展的利器。我们开展创新研究的初衷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公司的业务竞争力,公司较早地开展了创新业务的相关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目前西南证券较有代表性的期现套利产品,其交易规模排名市场前列,仍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之中。
总体而言,券商创新需要市场多方主体共同营造良好氛围。首先,创新需要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为券商业务创新预留出法律空间,扩大券商业务半径,减少分业经营限制,从监管过甚调整为监管适度;同时,需要有市场化的手段和相对灵活的机制体制,为创新产品提供有效快捷的交易市场和健全的交易制度,保障创新业务简便、高效的开展运作;最后,还需要培养和储备大量的金融创新人才,通过培养和利用专业人才队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去实现创新业务的开拓,避免恶性人才争夺战,为创新业务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本文作者为西南证券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