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经济正处在大拐弯之中。从城乡人口结构到外贸投资消费,拐点特征十分明显。
而这种拐点,甚至不需要用更多数据来验证,只要在生活细节上也能够感觉出来。
比如在北京打车就比较困难。一是车少难叫。不仅外地人难叫,本地人也难叫。二是拒载问题日益突出。
印象最深的是年初到北京,在闹市区叫车,寒风里等了二十多分钟也没叫成。而从眼前晃过的车子并不都载客,有些空车也不停,不知为什么。
对于这种事,当地人也表为难。有一回我的一位作者朋友拦着一辆车要送老人去医院。他是老北京,知道怎么做。但司机听了很不情愿。说是车要从小区里过,小区路窄车多,不好开。
但拗不过这位老北京的坚持,这趟活总算做成了。只是这一路上司机苦着脸,没给好脸色。
印象中,北京的司机不是这个样子。记得以前你如果叫司机去一趟首都机场,那张脸就跟开花似的,不知要讲多少有趣的新闻给你听。
而现在北京的出租车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是活多了拉不过来?还是另有原因?不了解。按说,这世道去哪儿赚钱都难,司机应该多拉活才对,为什么要拒载呢?
乘着浓浓春色,近日又去了一趟北京。赶巧碰上一位司机,问了情况,才有所觉悟。
原来北京的出租车早就难赚钱了,城里人不想干了,只有郊区农民还想干。他们一开始还比较卖力,但现在也变了,也不爱拉活了。
为什么呢?因为家里的房子或地给征了,赔了好几套房子,这就有钱了。有些地方还有小产权房,这也给农民带来不少收入。所以有些司机不差钱,自然也就不爱干活了。
更极端的是,有个别司机到城里来拉活只是为了遛弯解闷。到点的时候,还会找人搓一把麻将。而北京的出租车总量又是控制的,这就使不愿拉活的人影响了整体的服务。
这件事说明,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对农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导致农村的土地和劳动力价格发生了快速变化,相应的供给也跟着变了。
而北京的故事也许不具有代表性,内陆省份并不是这样。但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正在内陆地区快速推进,因此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与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升已是必然的事。
这就是说,大拐点的到来正在对以往的经济关系和结构关系形成巨大冲击。这种冲击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