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
⊙孙昊 ○主持 于勇
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基金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整个行业受托资产萎缩,管理费收入减少,传统的投资理念和程序受到挑战。所有这些都促使基金公司在金融危机之后重新检讨和调整公司的发展战略。
实际上在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国际性的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在公司经营和投资管理策略上的变化。例如,擅长主动型管理的公司开始开发被动型产品及开始管理指数化基金,一些长期以来以主动型管理见长的公司也纷纷推出指数化基金、ETF等被动型产品;一些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合并来扩大规模降低平均经营成本,市场上出现了受托资产超过30000亿美元的超大规模基金公司等等。这些调整的变化无疑也将影响基金行业未来整体的发展。
中国的基金业从1998年老10家基金公司开始设立算起,已经有了14年的历史。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基金业与全球基金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也对中国基金业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加上中国资本市场原来固有的一些问题,中国基金业整体行业的检讨也变得迫在眉睫。
从基金业的功能上看,基金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第一,帮助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以较低的费用和成本实现分散化投资;第二,帮助投资者,包括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获得期望高于市场指数增长的回报;第三,优化金融市场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和资本要素的有效配置。对基金业的检讨应该从这些目标功能入手。
第一,关于基金投资的费用。普遍的看法是目前国内基金投资的费用仍然较高。对于普通的投资者而言,投资基金较直接投资证券相比,并没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这些费用包括较高的来自销售渠道方面的费用。这些较高的费用也符合目前国内金融服务业普遍收费过高的现实。而这些费用的降低有赖于基金业和整体金融业的进一步的市场化。哪些措施可以降低基金投资的管理费用呢?行业准入应该进一步放宽吗?渠道的费用应该怎样控制呢?固定费率要做根本性的修订吗?应该收取业绩表现挂钩的费用吗?
第二,关于基金的超额回报。在这方面我们有几个层次的问题需要检讨。第一个层次,从基金业的平均情况看,有没有给投资者创造出高于指数增长的超额回报?从理论上讲,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其资本市场存在着较明显的非有效性(inefficiency),在非有效性的市场中,专业的投资管理人(基金公司)更容易创造出高于指数增长的回报。现在所应该检讨的是,整体基金行业有这样的超额回报吗?私募基金有系统性的超额回报吗?第二个层次,如果有正的超额回报,那应该做进一步的归因分析来检讨这些超额回报是那些具体投资策略带来的?有多少来自宏观策略?有多少来自行业策略,有多少来自选股策略,又有多少来自其他策略?如果没有正的超额回报,是投资策略出了问题?还是仅仅因为基金投资的成本过高?或是有其他漏洞将本属于基金投资者的利益转移到了其他地方?第三个层次,如何能够提高整体的超额回报?如果没有系统性的超额回报,那原因出在哪里呢?基金公司的投资策略和程序应该怎样做系统的改进?是否要大力推广指数化和被动型投资呢?如果私募基金可以系统性地创造超额回报,那私募基金将来如何定位和监管呢?
第三,关于基金行业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资本要素的有效配置。这首先要取决于前两项功能的实现。假设基金业既不能帮助投资者降低分散投资的费用和成本,又不能创造超额回报,那就很难指望它能促进资本要素的合理配置。基金业促进资本发展和资本要素有效配置的作用无疑有赖于中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改革。
基金业是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行业。从长期看,基金业应该起到帮助投资者实现低成本的分散投资和为投资者创造超额回报的作用。基金行业检讨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目前基金业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最终促进基金业长期健康地发展。(作者系知名财经评论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