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30人论坛”在京举行
⊙记者 黄颖 ○编辑 朱绍勇
5月18日,由郑商所主办的第二届“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30人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期货期权,对于这种国际期货市场成熟的交易方式,与会专家认为,期权是进一步提升国内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新切入点,而郑商所也已将推进商品期权上市列为该交易所的工作重点。
郑商所总经理张凡在论坛致辞中表示,郑商所已经明确将上市期权交易列为交易所“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之一,希望未来五年郑商所在品种体系建设和市场深度发展方面实现转变。一是从以农产品为主品种体系向既有农产品又有能源、化工和建材类产品的综合品种体系转变;二是从目前只有商品期货向既有商品期货又有商品期权、商品指数期货的比较完善市场功能体系转变。
张凡表示,现在市场已经基本具备了推出商品期权交易的客观条件,一些商品期货品种已经相对成熟,可以推出期权交易。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郑商所加入了国际期权协会,至今十几年间,对商品期权的研究一直在持续。在2003年和2005年,郑商所两次进行商品期权的模拟交易,积累了一定经验,锻炼了队伍。希望这些研究基础能尽快转变为期权上市工作的实质性推进。
证监会期货监管一部主任宋安平表示,从市场顶层设计的角度考虑,推出期权产品要吸收来自交易所、期货公司、投资者等市场各个层面的意见,形成合理稳定的制度架构。此外,推出期权产品不但应该充分借鉴境外期权市场的先进经验,同时也要考虑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
证监会期货监管二部主任季向宇称,期权在全球衍生品市场有很强的需求,研究探讨推出期权,对中国衍生品市场进一步发展非常重要。他认为,期权合约设计应该充分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重视期权的发行价格,降低交易成本,在目前市场状态下加快创新步伐。他同时指出,应该重视相应法规和理论的配套。
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刘志超认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当中,期货市场现有的避险工具还远远不够,需要更有效的工具来规避风险。作为市场非常关注的交易方式,推出期货期权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产物。对于推出期权品种,刘志超认为,从监管部门的角度讲,应该考虑如何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条件下,进一步的放松管制,充分调动交易所的在制度和研究方面的积极性。此外,应给予中介机构来一定创新空间。“因为中介机构是市场创新的主体,在这方面要以市场需求,不断的调整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
本次论坛分为四个小节,与会专家分别从“全球期权市场发展现状与功能发挥”、“期权的规则制度设计与市场监管”、“期权交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和“期权市场在中国的未来展望”四个专题进行交流研讨。与会专家对郑商所积极研究推出期货期权,创新市场发展给予支持和肯定。讨论中,专家表示,国际期货期权交易自上世纪70年代推出以来,派生出的交易方式没有发生过重大风险事件,并且对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方面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