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把20年前作为改革开放象征和筹集基建资金产生的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定义为特定的单一金融创新的话,那么近年来,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围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产品、服务、体制、机制的创新,则预示着中国资本市场正从单一创新迈向系统创新。这不仅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拉动所致,也是资本市场内在连续创新累积的结果。
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拉动了资本市场的系统金融创新。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金融需求高度正相关。为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虽然大多数金融工具创新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且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模仿和扩散,却为什么迟迟未能引入我国。
近年来随着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国际相对地位的快速提升,提升金融竞争力已成为中国经济固本之道。但目前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中介主导性金融体系,难以实现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无论是产业升级、科技创新还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对直接融资提出巨大需求,为此,中国资本市场亟需包括体制、机制在内的系统性创新,而非仅限于产品和服务层面的单一特定创新。
和实体产业的技术创新一样,金融创新的导入,必将导致产业内参与各方技术和组织的变革,但方向不是随机的,而是受制于金融产业内在的技术范式和技术轨道。也就是说,金融创新本身是一个强选择性的、有明确方向的、连续创新的累积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当前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核心的金融创新,可视为是继中国资本市场创立、股权分置改革、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推出之后的连续创新的累积,其最终方向和结果主要取决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拉动,以及来自虚拟金融产业内在的技术推动。外在行政管控力量可在短期内改变金融创新节奏和侧重点,但不足以推倒重来或改弦更张。
金融创新顺利与否,主要取决于创新所需的技术软硬件、吸收能力和技术经济环境诸方面,与我们目前相关存量间的差距。为此要实现顺利创新,除了借助公共知识和别人的成功经验外,还涉及创新专有的、不可言传的技术诀窍等隐含知识的获取、转移和积累,以弥合上述各方面的差距。
和免费获得公共知识不同的是,有关金融创新专有技术诀窍的获得是有成本的,且需经历反复的吐故纳新的探索和试错过程才能获得。投资者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金融创新是有成本的,需要不断地试错才能最后成功,所谓金融创新一抓就灵、一蹴而就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吴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