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对话高层
博世集团亚太区负责人瑞世柯、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
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
加大研发投入 应战新能源
⊙记者 吴琼
在巨大的能源和交通压力下,中国汽车业将应势进入物联网和新能源汽车时代。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集团已经注意到这一变化,并随之调整其在华投资方向。有着126年历史的博世集团,正在中国着手拓展车联网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未来它将如何布局中国市场?为此,记者采访了博世集团董事、亚太区负责人瑞世柯、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及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
记者:博世集团是少数几家百年企业,至今你们经营状况仍然超过多数竞争对手。2011年,你们的表现如何?中国业务占比多少?
瑞世柯:中国已成为博世集团的第三大市场,仅次于德国和美国。2011年,博世集团全球销售额为515亿欧元,同比增长9%。其中,博世集团在中国的合并销售额达423亿元人民币(如无特殊注明,以下出现的货币“元”均指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3%。中国已成为博世集团仅次于德国和美国的第三大市场。
记者:2012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放缓。博世集团的汽车业务将如何应对这一新形势,并保证持续稳定增长?
瑞世轲:2012年,博世集团总投资额中的30%将投向亚太地区。至2015年,博世每年在华投资额将达到30亿至40亿元。当前,我们在中国着手拓展物联网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业务。我们每年研发投入4亿欧元,其中很多用于研发这些新技术。
陈玉东:在中国的节能与新能源领域,我们投向了柴油技术、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相关产品等多个方面。虽然后者的投资尚不及柴油技术,但相对于市场需求而言,我们的投入已经相当大了。在中国的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我们的合资企业)中,超过130个人从事电动汽车以及新能源相关产品的开发。这个团队不仅仅将德国已经开发成熟的产品拿到中国来,且将根据中国的国情、成本需求,开发全新的平台技术,未来将应用于中国的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上。同时,在苏州的生产基地中,近50个工程师从事新能源领域相关的研发和投入。
此外,去年启动的博世“全球院校计划”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和其中两所高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同时已经在电动车技术领域取得了首批专利。
记者:博世集团全球在混动、电动汽车投入有多大?目前已经拥有哪些先进的混合动力或电动汽车技术?
徐大全: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上,博世集团全球每年研发投资约84亿欧元。我们的混合动力技术已经搭载在海外车型上。比如标致3008的混动系统,及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途锐、保时捷的混动系统等,都是我们和整车厂一起开发的。
目前,在中国有两个大的混合动力项目,还有很多小项目。大项目和系统配套,众多小项目则是节能电机、节能电池等。
记者: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投资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相关业务在中国如何分布?何时实现量产?
徐大全: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现在有很多技术,我们已经拿到中国来了。比如,和动力有关的电机、电力控制器等等,我们放在联合电子生产。至于电池包,目前正在苏州建立团队和生产线,,预计明年或者后年就可以投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