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巡礼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专版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券商股近期频遭产业资本减持
  • 资金加仓
    经济刺激政策受益品种
  • 沪深基指震荡上涨
  • 两市收复五日均线
  • 探底回升
  • 私募债券收益诱人 基金公司积极备战
  • 商品涨多跌少
  • 恒指缩量反弹
  • 稳增长明确投资主线机构少量买入基建类股票
  • 信用债指节节攀高
  •  
    2012年5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市场·动向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市场·动向
    券商股近期频遭产业资本减持
    资金加仓
    经济刺激政策受益品种
    沪深基指震荡上涨
    两市收复五日均线
    探底回升
    私募债券收益诱人 基金公司积极备战
    商品涨多跌少
    恒指缩量反弹
    稳增长明确投资主线机构少量买入基建类股票
    信用债指节节攀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券商股近期频遭产业资本减持
    2012-05-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晓宇 ○编辑 梁伟

      

      乘着监管开放等金融改革春风,券商股集体飙升,年初至今整体超额收益达到30%,但近期却在产业资产的持续减持之下逐渐走弱。自4月下旬以来,太平洋、华泰证券、广发证券等一批券商股集体遭遇股东的减持套现,合计成交逾1.6亿股,成交金额超过17亿元。

      昨日,券商股开盘便领跌两市,尽管午后随着大盘的转暖,券商股集体回暖,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大型券商股成功翻红,但国海证券、西部证券等小盘券商股仍震荡收阴。在券商股走势分化的背后,是产业资本对其估值的不同理解。近期多家券商股成为产业资本的套现对象。

      其中,华泰证券的第一大流通股东国华能源、太平洋证券的六家一致行动人股东、山西证券的第二大股东太钢集团均在近期分别减持其所持券商股,成交量分别为8541万股、4463万股、1064.6万股。

      广发证券亦频繁现身大宗交易系统,4月下旬至今合计成交1145万股,成交金额3.4亿元。交易背后是两家上市公司星湖科技、华茂股份通过减持增厚全年利润。

      招商证券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合计成交2000万股,成交金额合计2.57亿元,卖方均出自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陆家嘴东路证券营业部,买方除万家基金外,还有著名游资营业部国泰君安上海江苏路营业部。

      某沪上证券行业分析师指出,受监管层鼓励券商创新政策利好影响,券商股自年初以来成为市场焦点,证券行业收益率和超额收益率分别高达38%、29%,而个股也已累计相当涨幅。但从基本面看相关创新业务仅处于起步阶段。截至4月末,上市券商共实现营业收入203.8亿元、净利润7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和-30.8%。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同比分别增长-42%和-21%。因此,随着券商创新大会的闭幕,股东自然选择逢高出货兑现利好。

      中信证券报告也指出,以2011年的市盈率和市净率看,国海、西部、太平洋的市净率分别为7.2倍、6.7倍和5.3倍;国海、山西、西部、太平洋的市盈率更是分别高达250倍、100倍、94.5倍、71.5倍。即使考虑到成长性,部分券商的估值依然偏高。

      也有市场人士指出,券商股的业绩与股票市场的走势息息相关。若市场阶段性看空后市,券商股首当其冲,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券商股动向这一风向标。比如在2011年11月的上涨行情中,沉寂多时的券商股迎来集体狂欢,但随着大盘的阶段性走高,券商股遭遇主要股东的大举减持。在抛盘的持续涌出下,券商逐步回落并引领大盘向下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