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重见天日
⊙记者 唐子韬
近日,在德国耶拿的洛希腾堡(Leuchtenburg Castle),一场关于16世纪中国沉船的展览正在举行。尼古劳斯·格拉夫·桑迪策尔(Nikolaus Graf Sandizel)是这次展览的促成者,也是葡萄牙海洋考古公司阿克奥诺塔斯环球公司(Arqueonautas Worldwide SA)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该公司于2011年6月在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的海底,发现了一艘史上最大的明代货船。沉船残骸高达8米,位于海平面60米以下,距离海岸线约150公里。船上满载中国万历年间的青花瓷,据初步估计,这批瓷器共计70万件,价值4300万美元。然而一年之后的今天,它们仍沉睡海底。
据桑迪策尔透露,关于这艘万历沉船的打捞,目前仍在等待沉船法定所有者——印尼政府的明确答复,希望能够在明年进行,预计这次打捞将会耗费约630万美元。他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向人们展示沉船的价值,同时也说明打捞它们将会是怎样艰巨的一项任务,提醒人们注意保存水下文物。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世界各大洋底部的沉船约有300万艘,其中至少5万多艘沉船中保存着珍贵的文物与财富,有些沉船的历史可能达到千年之久。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规定,“原地”保护是保存沉船的首选方式,这就意味着建造水下博物馆,而不是将文物打捞出来保存在陆地上的博物馆。
对此,桑迪策尔有自己的看法。一艘沉船,就是一个“时间胶囊”,是“历史的窗口”,应该向所有人敞开。而且,随沉船长眠海底的文物,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例如拖网捕捞、石油勘探、近海管道和电缆安装等多方面的威胁,特别是各种非法打捞者的破坏。桑迪策尔在展览开幕时表示:“我们希望提请大家注意,这些珍宝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如果10年内都不能动手打捞,那就太晚了。”
洛希腾堡展览中展示了一些来自海洋的中国古代钱币,很多都是渔民打捞上来之后出售给游客的。有关专家警告,随着这种现象的频繁出现,我们将逐渐失去了追溯沉船历史的线索。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万历沉船上,桑迪策尔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万历沉船正面临非常严峻的局面——由于沉船遗址发现较早,它的确切位置已经不在是一个秘密——可能会遭到非法打捞者的严重破坏,抢救性打捞是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