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申请或出让专利时请三思
  • 冷静直面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
  • 公司退市,责任追究制不可或缺
  • 央企深陷审计风暴 国际四大备受质疑
  • 生产资料价格下半年回升 关键资源或先涨
  • 市场需要多样性环境
  •  
    2012年6月5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申请或出让专利时请三思
    冷静直面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
    公司退市,责任追究制不可或缺
    央企深陷审计风暴 国际四大备受质疑
    生产资料价格下半年回升 关键资源或先涨
    市场需要多样性环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需要多样性环境
    2012-06-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安 敬

      ——高频交易及我们所面临的风险(上)

      安 敬

      对于高频交易,现在普遍存在一些误读,要么认为非常赚钱,要么认为扰乱市场。而实际上,大部分高频策略根本不是赚钱策略,而是为了提高市场流动性和市场深度,说白了,是为了繁荣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不少人包括一些专家, 把失误损失和市场操纵归咎于高频交易模式而不是风险管理缺陷和违规交易上,把市场不公平归咎于高频交易而不是大机构行为和监管漏洞上。很多人说,如果没有高频交易,那市场就不会这么动荡,而且高频交易在市场波动时推波助澜,加剧了市场波动。实际上,即便没有高频交易,市场参与者也会根据各自的情况做出平开仓决策,当这种决策具有广泛一致性时,市场照样会剧烈波动,这是市场常态。不是所有高频交易策略都是趋势跟随类策略,市场深度的增加和各种各样的交易行为反而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市场波动,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行情的看法并不一致。同时,这种看法还忽略了一些可能违规的交易行为,如操纵市场。与传统理解的操纵市场需要大量资金和资源不同,很多这类机构,往往扮演的是对已走到悬崖边儿的市场轻轻推了一把的角色,而这与高频与否没什么关系。

      为了盈利,相当多的市场参与者会费尽心思挖掘监管漏洞和利用甚至创造市场的不公平。闪单(Flash Order)交易就是典型。但这与高频与否也无关。闪单的原型,就是在人工电话下单时代,券商交易员根据自身情况抬高、压低、延迟成交某些投资人的电话委托,从人工到自动,后来还加入了分析客户订单的算法。虽然闪单交易已被曝光而被禁止,但还有各类利用监管漏洞的不公平交易模式充斥在市场中。比如前些日子因为BATS闪电崩盘导致服务器故障而暴露出的操纵市场的事情。

      除了上述一些误解,一些推销高频交易的专家有时也会有概念混淆,例如会把低延时交易等同于高频交易。与我国的券商总部集中然后交易所撮合的订单路径不同,在欧美市场,很多券商和交易所支持DMA交易模式(Direct Market Access,直接市场接入),即交易者的订单可直接递交到交易所撮合。当然,上期所综合交易平台(CTP)的出现,的确改善了部分非上海总部券商客户交易上期所和中金所标的订单的路径。技术背景专业人士往往会把交易终端放置于离交易所电信运营商中转节点附近 ,这样的确可以降低订单的网络延时,可减少10至120毫秒(1秒=1000毫秒)的交易数据网络传输时间,而且如果足够专业的话,管理层会惊喜地发现在效率改善报告上,网络效率提高了80%-90%。尽管看起来相当完美,但如果你知道一个人看到信号的反应时间,最快需要130-220毫秒,点击鼠标或者下单键盘的速度最快也要214毫秒,交易软件本身从接收到数据显示最快也要10至50毫秒,那针对网络延迟的改善效果怕就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了。要是从改进交易策略入手,效果会好得多。从专业角度来讲,在上马这类解决方案之前,理该组成专家组详细分析成本收益,遗憾的是,绝大部分机构基本没有做过此类分析。当然市场参与者追求低延时交易,主要还是出于保护自身权益的考虑。如果在上海能比在北京获得较多交易优势,那么这个市场是不公平的,在这方面,我国监管机构和交易所做得相当出色,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投资者,维护了市场的公平;而欧美市场正因为缺乏这样的公平性,所以很多机构都是被迫在进行设备升级和高频改造,其有效盈利水平不是在提高,反而在降低。也因此,国外之所以玩了命地喊高频,很多根本就是硬件厂商,软件厂商,以及火箭科学家在喊。而市场上不少所谓的高频单,其实相当部分只是做市和大单拆分而已。

      如果关注高频交易的相关信息,或许各位会发现,笔者以上提及的这些情况很少有人提及,这不能不说很奇怪。不说清楚这些,会增加市场的风险,不利于市场完善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当然需要明确的是,弄明白有关高频交易的这些事情,并非就一定要大力推广或者打压频率较高的交易行为,任何有利于市场健全和稳定的交易行为,都是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都应该支持。一个保持了多样性的市场环境,才有利于经济稳定。只推崇价值投资或者只崇拜套利投机 ,都犯了主观定价错误,即便是高级数量专家,使用高级量化模型,也会经常犯主观定价错误。而且在任何一个市场里,都不可能彻底消除价值投资,或者是投机交易,因为各种交易方法不过是资本逐利属性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的不同行为表现而已。一个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对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有好处。当然,就目前而言,为了保护大多数投资者,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国内市场对高频交易肯定要限制。

      【作者系对冲基金首席策略官(Chief Global Strateg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