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货币政策空间不大
⊙记者 颜剑 ○编辑 于勇
市场对于央行降息预期越来越浓厚。本周六,5月份的经济数据将由国家统计局公布。市场普遍预期,CPI数据将会进一步下降,降息将会成为央行刺激经济复苏的选项之一。
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CPI同比增长3.4%,PPI同比增长-0.7%,CPI同比涨幅回落至一年期定存利率3.5%之下,负利率时代结束。方正证券昨日发布的报告认为,预计5月PPI环比将大幅下降。5月PPI翘尾因素约-1.5%,预测PPI环比下降0.5%,同比增速为-1.5%。预计5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约0.6%,同比增速则降至6.7%;5月CPI环比下降0.2%,同比增速降至3.1%。
东吴证券此前发布的报告认为,随着经济加速下滑,货币政策放松的力度不断加强,除下调存准率外,利率政策也将发挥调节总需求的功能,降息预期不断加强,6、7月份或迎来今年第一次降息。
目前银行间市场资金充裕,但实体经济仍不见起色,因为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偏弱时,数量型工具的“推绳子式的放松”无法让货币进入实体经济,而利率下调则直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刺激企业扩大再生产。东吴证券认为,在数量型工具难以奏效时,价格工具成为选择。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对记者表示,在4月份经济超预期的减速,外需和消费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提升之时,市场的确对货币的价格政策希望有所调整。而在经历了货币市场操作、存准率下调之后,预计利率调整也会成为央行调控的选项之一。
“降息会给实体经济发展的营造良好的成本环境。”宗良表示,在负利率结束之后,降息对引发通胀的风险不大。
不过,宗良认为,在调整利率过程中,需要引导合理的预期,避免出现货币政策发生很大变化的预期。他认为,如果实施降息的举措,倾向于认为央行会进行非对称的降息,下调贷款利率。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则认为,降息并不是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关键。“当前信贷低迷,并不是因为信贷成本过高而导致的。”
他认为,当前信贷投放低迷,在很大程度上是银行认为当前企业杠杆程度过高,难以找到与其风险控制相匹配的客户。而近期部分银行股跌破净资产也反映了在去杠杆化过程中,银行所承担的风险,“这需要时间来消化,尽管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他认为,在这个去杠杆化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实际上所能发挥的作用和空间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