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专版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调查
  • A7:数据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偏股基金前五月业绩整体跑输大盘
    首尾相差近三成
  • 稳增长谨防矫枉过正
  • 首批中小企业私募债提交备案 发行公司集中于新兴产业
  • 沪指2300点受考验 市场上下两难
  • 每日关注
  •  
    2012年6月7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场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场封面
    偏股基金前五月业绩整体跑输大盘
    首尾相差近三成
    稳增长谨防矫枉过正
    首批中小企业私募债提交备案 发行公司集中于新兴产业
    沪指2300点受考验 市场上下两难
    每日关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稳增长谨防矫枉过正
    2012-06-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汤敏 ○主持 于勇

      ■论道

      ⊙汤敏 ○主持 于勇

      

      稳增长又提到了政府的优先日程上。受欧债危机、房地产的调控和去年反通胀措施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经济正在低谷运行。在当前通胀大体上已得到控制时,通过宏观上的微调来加快一点增长速度,是必要的。

      然而,三年前刺激经济时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投资的大幅反弹很容易造成经济增长过热,引起通胀等一系列的后遗症。在刺激经济的措施下,GDP增长从2009年一季度的6.1%迅速上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12.1%。经济的大上大下,不但影响到宏观的稳定,也使企业受到很大损失。

      近日,一些地方政府把这轮调控又当成是一次大干快上的机遇,但如何才能防止这次稳增长不被矫枉过正呢?

      首先是把握好宏观增长目标。增长到底要“稳”在什么地方?年初两会定下今年GDP的增长目标是7.5%。到目前为止,没有迹象表明今年连7.5%都保不住。一季度8.1%,二季度也不会低于7.5%。从PMI以及其他的先行指标趋势看,三、四季度增长还会有些上扬。因此,宏观上只要微调一下,7.5%的目标甚至是8%以上的增长率应该是能达到的。更重要的是,我们之所以要保持较高一些的增长速度,是担心就业不足、 失业过多。而在目前情况下,全社会总的说来处于劳动力短缺中。企业找不到足够的员工,工资还在快速上扬。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过快增长,会使劳动力短缺更为严重。这又会带动农村短工工资上扬,进而推动又一轮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好不容易压下去的通胀又可能又卷土重来。因此,在当前的宏观调控时,“稳”字要抓两头,要特别防止投资反弹过快。应该看到,地方政府追求高增长的动力还在,对投资失误的惩罚不足,只要有机会大干快上,内在的机制很容易造成矫枉过正。

      第二要抓住银行贷款这个笼头。上次四万亿的拉动经济政策,实际上政府财政支出并不多。在四万亿中,中央政府只出了1万2千亿,加上地方财政投入,财政支出也就才两万多亿。这里面还有一部分是财政本来就要开支的钱。支撑巨额投资的是银行。商业银行新增贷款从2008年的4.9万亿陡然上升到2009年的9.6万亿。2010年新增贷款也有8万亿。因此,要防止这次的投资过度反弹,首先要防止银行贷款的再度飙升。地方政府、大型项目愿意多借钱。借钱建设马上能出政绩,还钱是下届政府,是未来项目管理人员的事。可是,银行工作人员是专业人士,应该有严格的纪律。 对项目要认真地进行尽职调查,出了坏账,银行管理人员要负主要责任。从宏观上,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额度要实行总量控制。在微观上,对银行贷款实行严格的问责制。谁审批谁负责。这是当前防止出现又一轮的投资热的必要措施。

      最后,应该把宏观微调的钱花在结构调整上,可以把钱花在节能、环保、治理大气污染、扶贫、养老等这些长期投入不足的地方。对新兴产业加大一些投资,也是必要的,但要防止央企、国企又拿到大头。事实上,加快各个垄断或变相垄断行业对民营企业的开放,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减税及金融支持,是当前既不用政府花太多钱,又可以加速结构性调整,加快经济增长的最优选择。据称,6月份各部门将会密集出台落实新36条的细则。应该借这一东风,把民营投资真正调动起来。实践证明,仅有一些条例、一些规定还不够,一定要有监督检查,要有问责、奖惩机制。当前要特别防止借宏观微调,大量的资金又涌向“铁公基”,涌向大型国企,出现把民间投资进一步挤出去的危险。为此,应该加强各项政策与措施的透明度,加大项目审批与投资的透明度,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社会对公共投资的监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宏观微调的早期就要定下防止矫枉过正的机制来,这样我们才不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作者系国务院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