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专版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调查
  • A7:数据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凯利泰网下认购受追捧
    IPO新政后首现无回拨
  • 经济下行压力初现
    多地排查金融风险隐患
  • ■市场动态
  • 四万亿诱惑
    险资分羹养老地产“蛋糕”
  • 外围普跌A股5月表现坚挺
    银行回落医药成最大赢家
  •  
    2012年6月7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凯利泰网下认购受追捧
    IPO新政后首现无回拨
    经济下行压力初现
    多地排查金融风险隐患
    ■市场动态
    四万亿诱惑
    险资分羹养老地产“蛋糕”
    外围普跌A股5月表现坚挺
    银行回落医药成最大赢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凯利泰网下认购受追捧
    IPO新政后首现无回拨
    2012-06-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晓宇 ○编辑 梁伟

      ⊙记者 王晓宇 ○编辑 梁伟

      

      随着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机构资金打新热情再度升温。新股凯利泰在网下发行时获得足额认购,网下中签率低至1.066%,与网上中签率相比不足2倍,一举成为IPO新政实施以来首只不启动网下网上回拨机制的新股。

      

      无回拨机制第一股

      主营椎体成形微创介入手术系统的凯利泰昨日晚间公布了网下申购的情况。公告显示,凯利泰网下中签率仅1.066%,网上初步中签率为0.564%,由此可知,其网下中签率仅为网上中签率的1.89倍。鉴于此,发行人和承销商决定不启动回拨机制。最终导致其网上、网下的发行数量出现“平分”,均为650万股,各占此次发行数量的50%。

      回拨机制采用的依据源于日前发布的《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的提高网下配售比例提高,建立网下向网上回拨机制。即:向网下投资者配售股份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本次公开发行与转让股份的50%。网下中签率高于网上中签率的2-4倍时,发行人和承销商将本次发售股份中的10%从网下向网上回拨;超过4倍时应将本次发售股份中的20%从网下向网上回拨。

      资料显示,自新政第一股浙江美大发行以来的11只新股无一例外均启动网下网上回拨机制。其中多达10只新股从网下向网上回拨的比例达到了20%,仅华贸物流一家公司的回拨比例为10%。

      

      机构打新热情回升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A股市场的新股网下发行便经历了从“地狱”到“天堂”的巨变。5月8日,海达股份在路演过程中,因参与询价的机构家数不足20家,成为A股市场上第3只中止发行的公司。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公司采用老办法发行令机构仍需面临3个月的限售期是导致海达股份被迫发行中止的重要原因。自去年4月以来,大盘趋势下行,多只新股在3个月解禁期满后上市便跌破发行价格,尤其是去年10月大盘出现阶段高点发行的新股,3个月后的破发率更是超过50%。这直接导致机构参与新股网下询价的热情降至冰点。

      然而,随着IPO新政的实施,机构在上市首日便能择机选择抛售所持股份,截至昨日,陆续上市的11只新股多数首日表现平稳,仅4只微幅破发。据上证报资讯统计,11只新股网下单次申购收益率的平均数为0.48%,为网上单次申购收益率平均数的6.8倍。机构打新赚钱效应重新开始显现,这也让其打新热情有所回升,网下配售对象的数量相比IPO新政前的一段时间明显增多,凯利泰的配售对象就多达216家。

      此外,这12只新股的网下有效入围比例(报价高于发行价的机构家数占所有询价对象的比例)明显提升,而这一数据可以间接反映机构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度。例如,东城生化的入围比例仅为0.4%,近日上市的黄海机械的入围比例高达63%,而凯利泰的入围比例则超过80%,显示出机构对新股价值认可度的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