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专版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调查
  • A7:数据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生物医药:局部突破的机遇
  • 沪深股市
    何以如此体虚如此脆弱
  • “打通创新的任督二脉”——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十七
  • 欧元安危命悬一线 希望失望都在德国
  • 有必要重新审视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 基金经理怎么成了“赚快钱”的行当?
  •  
    2012年6月7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生物医药:局部突破的机遇
    沪深股市
    何以如此体虚如此脆弱
    “打通创新的任督二脉”——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十七
    欧元安危命悬一线 希望失望都在德国
    有必要重新审视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基金经理怎么成了“赚快钱”的行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欧元安危命悬一线 希望失望都在德国
    2012-06-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章玉贵

      ⊙章玉贵

      

      当病入膏肓的希腊和大厦将倾的西班牙“联手”逼宫欧洲最具救助实力的德国时,世人看到的似乎是两类生活方式在不同时空经济体的各护其盘。

      德国最近确实面临着多重压力,一向喜欢表现出大集体主义的法国原本希望在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问题上获德国力挺,不想一再遭到冷遇,因为这在柏林看来就等于让区内所有国家共同分担债务,当然不能接受。有点气急败坏的巴黎一时也无可奈何。其实,德国已暗示准备为解决欧洲债务危机做更多让步,例如,将高达3万亿欧元的坏账集中到单一基金,分25年摊还。但欧洲穷伙伴的胃口似乎远远不止这些。

      尽管德国在欧洲乃至G7范围内看似越来越孤立,针对德国的批评一浪高过一浪。但默克尔政府除了稍微调低姿态外,整体上强硬依旧。或许,在欧元区的弱国看来,德国人此刻所表现出的“为富不仁”确实不厚道。不过,当整个欧洲都在猜测德国究竟在打什么算盘时,笔者注意到,大洋彼岸的美国似乎格外淡定。欧元危机发生以来,山姆大叔除了敦促欧洲采取果断措施以制止危机之外,始终不见任何实质性举动。奥巴马日前反而抱怨欧洲的危机是美国就业疲弱的主因,因为在他看来,全球经济已经因欧元危机而削弱。不知道与美国一向有着“深厚感情”的欧洲人,闻此言会作何感想?

      欧元区已命悬一线,至少在不少观察家与市场人士看来是如此。一向就不看好欧元未来的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日前预言,欧元体系的瓦解或许需要几周、几个月或者几年,但方向似乎已更加清晰了。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则认为,抢救欧元只剩下最后三个月时间。解套的办法,包括欧洲援助基金直接注资银行与存款保险担保。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发布报告称,6月17日重新选举后,希腊在接下来几个月内至少有三分之一可能性退出欧元区。

      似乎,拯救欧元的时间窗口正在关闭。或许,不少欧洲人还寄望于6月28日召开的欧盟峰会。上任以来鲜有实质性表现的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日前信誓旦旦地表示,他将在此次峰会上提出一份加强经济联盟的路线图。不过,假如没有来自柏林的支持,即便该路线图再怎么雄心勃勃,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德国人的要求很明确,出钱可以,但受援国要将更多的财政主权让渡给欧盟,以解决欧元体系设计的先天性缺陷。即统一的货币需要统一的财政政策,各国应将预算主权移交给欧洲机构统一行使。其实,德国人的担心真的一点都不多余,成员国的开支若不受更严格的监督,德国的资金很快就会被他们挥霍殆尽。拯救欧元的另一时间窗口,是将于本月18到19日在墨西哥召开的G20峰会。世人记得,三年半前的G20华盛顿峰会阻止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全面崩溃,只是眼下欧洲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坐标显然没有美国重要,根本不具备美国的全球动员力。况且在美国看来,欧元解体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化美元地位。因此,浪漫的欧洲人不应对即将到来的此次峰会寄予厚望。

      欧洲人也不应幻想中国会再次拯救世界及欧洲。尽管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和国际金融体系失控之后,中国及时推出的4万亿元的一揽子刺激计划令全球资产价格再度回升,并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世界经济颓势。但如今中国已经无力再拯救世界了。况且4万亿元刺激计划的后遗症至今尚未消除。不错,欧洲在中国的战略棋盘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也曾对欧元前景抱有很大希望,并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欧元的信心与支持。例如,中国一直是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所发行AAA评级债券的大买家,今年前五个月还购买了240亿美元的德国、法国AAA级债券以及大约720亿美元的欧洲公司债。但如今中国面临的挑战,恐怕是如何确保自身持有的高达数千亿欧元资产的安全了。笔者注意到有报道说,中国多部委正在研究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应对方案,包括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加强监管跨境资金流动,等等。假如这种报道属实,照目前的情形看,当希腊真的退出欧元区时,中国所能采取的自我保全的行为空间实在有限。

      在经典资本主义国家最为集中地带的欧元区,如今因为主权债务危机而使货币一体化进程面临断裂的危险。这再次验证:货币作为美国主宰全球战略资源分工的最后堡垒,是美国绝难容忍他国染指的超敏感地带。警报高悬的欧元区能否在全球金融洗牌中幸存,取决于危机深重的国家能否真正贯彻财政与福利紧缩政策及与之匹配的国家动员力,也取决于法、德等核心大国维护统一货币的战略决心,更取决于美国金融资本会否就此收手。但现实是,法国有心无力,德国有力无心,美国金融资本则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收手,乱中渔利、浑水摸鱼才是国际金融资本的一贯手法。

      习惯了高福利享受的欧洲伙伴并不理解德国人的偏好,更不愿意学习德国人的勤勉、创新精神以及对实体经济的深耕细作。可偏偏在遭受危机的紧要关头将自身命运寄托于德国,这不能不说是这些国家的悲哀!

      把欧元体系的安危系于德国一身,既是历史赋予德国的机遇,也是历史对德国国际责任感的考验,更是危险的游戏!德国迄今表现出不愿托底的政策理性,并非见死不救,某种意义上,谋定而后动的德国是在对构建欧洲未来经济新秩序的布局。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