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明
标普近日将西班牙第四大银行班基亚银行等三家银行的评级下调至“BB+”的垃圾级。穆迪也下调北欧数家大型银行评级,丹麦最大商业银行丹麦银行的长期信用评级连降两级,从“A2”级降为“Baa1”级。但评级前景均为稳定。
欧元区银行业的风险,主要源于经济复苏滞缓和危机治理不当,欧债问题国家实体经济的衰退拖累了银行业。按照西班牙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西班牙GDP仅增长0.7%,其中第四季度环比下滑0.3%,全年失业率达25%。西班牙央行在5月29日发布的报告中预测今年二季度 GDP或将延续衰退。从2007年至今西班牙楼市的累计跌幅已达30%,致使银行业房地产相关不良贷款规模达1800亿欧元左右,2 月不良贷款占未偿还贷款的比率已升至8.16%,创下1994 年10 月以来的新高。因为无法从实体经济增长中获得足够的盈利,冲抵前期形成的不良资产,班基亚这样的银行面临巨大经营危机。
欧元区银行业深陷欧债危机的另一大原因是欧债治理模式。欧债问题国家的危机治理均疲于应付到期债务偿付,很难推动深层次的经济复苏。而欧元区银行业也被迫不断加大对欧债问题国家国债的购买力度,无法对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实行本质性的优化。前两轮欧洲央行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绝大多数被西班牙和意大利银行业获取,其中3月西班牙银行业融资占比达63%左右。而这些资金绝大多数被用于购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新发国债。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西班牙银行业共购入600亿左右欧元的西班牙政府国债。
从欧元区整体的角度来看,LTRO既缓解了欧债问题国家的国债利率飙升压力,也短暂缓解了欧元区银行业的融资压力。但从欧元区银行业的角度看,如果欧债问题久拖未决,甚至进一步恶化,那么用LTRO资金融入欧债问题国家债券很可能就是饮鸩止渴。首先,这些国家的国债收益率长期处于高位,难以流通变现是必然的,一旦面临挤兑等金融冲击事件,几乎没有实际变现的价值,因而金融市场对其资产负债情况的评估肯定趋于下调。其次,欧债最终的解决方案很可能要私人投资者承担部分、甚至大部分损失,而欧元区银行业就是所谓私人投资者中的主力。从之前希腊的减计方案看,欧元区银行业至少要承担50%至75%的资产损失。如果该方案推广到意大利和西班牙,按照这两个国家2010年1.48万亿和0.46万亿欧元的国债规模计算,即便欧元区银行业直接减计30%,也将损失接近6000亿欧元,这无疑是欧元区银行业无法承受之重。
从去年年末起,欧洲银行业管理局就要求27个欧盟成员国银行业在2012年中期一级核心资本率达到9%。这个比率已高过巴塞尔协议III中有关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下限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提高到4.5%的水平。此外,还要求欧盟成员国金融机构筹集1147亿欧元的“额外资本”,以保证欧洲银行系统能够对抗债务危机恶化带来的冲击。而据银行业财务报表披露的数据,2010年末德意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只有8.7%、法兴银行仅为8.5%、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仅为8.4%,而其他许多中小型银行很多在7%左右甚至以下。这不能不给欧洲银行业造成短期的负面冲击。
高标准严要求虽然能增强欧元区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但短期内却对其产生了更高的经营管理压力。由于眼下欧元区银行业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融资的成本非常高,而在新股发行方面,欧元区银行股价正处于低位,稀释大量股权还难以得到足够的资本金。因此,唯一能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办法,就是出售能盈利的优质资产。德意志、法兴、法国农业信贷、西班牙桑坦德等银行均已出售了部分位于拉美、亚洲地区的业务,法兴银行甚至将所持有的洛克菲勒金融服务公司(Rockefeller Financial Services,RFS)股票出售给罗斯柴尔德投资信托公司RIT Capital Partners。可是出售盈利业务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可以预计,欧元区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处于高位,中短期内由于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恐怕不会有明显的改善,这都可能对中国与欧元区的贸易往来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很可能还会冲击中国企业境外分支机构的经营稳定,对国内机构持有的欧元计价资产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此,国内金融企业机构可考虑采取改变出口国别结构,增加对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调整以欧元计价的金融资产比重,适当增加美元和日元资产等对策。同时,也可考虑增加在欧洲的技术与资源投资,利用欧元资产低估的机会吸收欧洲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增强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动能。
(作者系交通银行金研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