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颜剑 ○编辑 于勇
中国经济的自发收缩仍未结束,而不太可能出台力度较大的经济刺激政策渐成业界共识。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昨日在瑞信2012中国投资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仍然处于自发收缩之中,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出口下滑、基建投资出现负增长、对房地产的主动调控。
他表示,由于欧债危机的持续恶化,中国对欧洲的外贸出口是整个出口中表现最差的一部分,同时对其他地区外贸出口表现也比去年逊色很多。1—4月份中国出口增长6.9%,而原先预期目标在10%左右,实际的增速比原来预期的速度要低很多。
“地方政府无论是通过发行债券,还是从银行融资都比去年更加困难,这影响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规模。”他表示,意外的是今年1—4月份基建投资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负增长,尤其是铁路的投资。这对相关的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对房地产的主动调控也拖累了钢铁、建材、化工等等一系列相关产业。
范剑平认为,中国经济的回落既有周期性的因素,也有结构性调整的因素。从结构调整因素而言,中国结构调整完全没有到位。“从今年、明年或者更长时间来讲,中国由结构性带来的减速调整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他说。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的自发收缩还没有完全收缩到位?范剑平认为,“现在,中国的贷款需求出现明显下降。尽管前四个月贷款的增长速度似乎并不慢,但其中大多数贷款是短期贷款或者票据融资,中长期贷款增长很少。而在以往中长期贷款占总贷款总规模的45%左右,今年只占约25%。整个存款和贷款的增长速度在持续放缓,货币供应量无论是M1、M2的增速都处于很低水平。”
不过,范剑平表示,中国政府自年10月份开始一定程度的政策放松以来,使得在未来经济下滑的势头暂时得到了一定支撑。根据其对中国经济先行指数的研究,中国现在经济先行指数已经在3月份开始止跌回升。
范剑平认为,如果要实现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7.5%的目标,只要不出现希腊退出欧元区等特殊情况,利用现有的政策实现目标是没有太大的悬念。“但是为了应对将来希腊退出欧元区可能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造成的冲击,中国政府有必要储备一定的政策和预案”。
中欧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认为,政府下一步会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刺激经济,但这无法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无法扭转中国经济继续下滑的趋势,“真正的解决方案在于重起改革继续推进民营化、城镇化和全球化。”
范剑平和许小年均认为有两个基本的判断可以成立,房地产调控仍不会放松;其二是,不会再出台大力度的刺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