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专版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区域调查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银根收放中的民企
  • 不对称降息将给市场带来什么变化
  • 让市场的归市场,监管的归监管
  • 美元与金价的跷跷板
  • 银行监管新规剑指高资本消耗
  • SOS! 黑土地变毒土!
  •  
    2012年6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银根收放中的民企
    不对称降息将给市场带来什么变化
    让市场的归市场,监管的归监管
    美元与金价的跷跷板
    银行监管新规剑指高资本消耗
    SOS! 黑土地变毒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不对称降息将给市场带来什么变化
    2012-06-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易宪容
      易宪容

      央行这次降息向利率市场化迈出了一大步,而不对称降息还是一次重大的利益关系调整,但利率市场化能走多远却是不确定的。货币政策会否出现周期性转向,在对住房投机炒作还无法通过税收实行事中及事后严厉限制时,同样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央行上周突然宣布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并扩大存贷款利率上下浮动区间,希望以双管齐下的方式来力阻经济增长下行。这向市场明确发出了强烈信号:政府对经济的稳增长,有决心、有手段、有方式。

      可以说,央行这次降息远超市场之预期,不仅因为第一次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显示出国内货币政策有可能出现周期性的转向及向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一步,还因为央行在4月公布的第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中主张,尽量不动用价格工具而是动用数量工具来保证实体经济对流动性的要求,希望货币政策保持预调与微调来让货币增长与信贷增长回归常态。就当时的经济形势看,GDP增长下行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而CPI回落则表明居民存款刚摆脱负利率的困扰。

      不过,4月经济数据公布之后,中央政府以“稳增长”让经济政策开始微调。之后,市场希望央行尽早放松货币政策,以此来降低国内经济增长下行的风险。正是在此背景下,在5月经济数据公布前,央行果断启动了货币政策的价格工具,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这不仅回应了“稳增长”政策要求,也意图以此来提振国内经济增长的信心。

      这样看来,尽管有经济增速下行加快的风险,有CPI回落3%的条件,但并不存在货币政策出现周期性转向的理由。实际上,GDP的增长下行是政府宏观政策的预期结果。因为,要化解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些重大矛盾,保证国内经济中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就得调整产业结构及经济战略,改变当前国内经济的“房地产化”,而弱化整个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性,经济增长下行就是必然的。经济增长下行越严峻,越凸显当前国内经济“房地产化”的严重。无论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十二五”规划,对此早就形成共识,即:要保证产业结构调整,就得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在当前情况下,CPI回落,同样不是央行货币政策周期性转向的理由。确实,CPI回落增加了央行下调利率的空间,但近十年来,国内居民存款绝大多数时候处于负利率状态,如果居民存款利率为正就降息,那么央行货币政策利益倾向性就十分明显了。也有人认为,CPI持续回落、PPI负增长,国内经济有通货紧缩的风险,因此,央行降息,正是防范通货紧缩于未然。假定央行果真这样思考,那么其对通货紧缩也未必敏感。再加上,在现有的金融制度体系下,存贷款利率降低,对贷款人降低融资成本十分有限。这不仅在于低成本的信贷资金中小企业并不容易获得,而且当前民间信贷市场的利率仍然高企在20%以上,对于存款人来说,也不会因为降息刺激消费。所以,央行这次降息最为重要的考量,仍然在于GDP增长。政策估量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而中国经济的现实是难以承受过快过猛的增速下降。

      这次央行降息的特点是不对称性。这不仅表现为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有很大差别,而且也表现为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对称。即存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上可上浮10%,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上可下行20%。而这种不对称最为重要意义是存款利率可上浮。这不仅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更为重要的是确立了存款人在银行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如以往那样存款人完全被动。在这种不对称的降息下,存款人及银行的行为都会发生不小的变化。存款到底进入哪家银行,存款人有了自由选择的余地。所以,在价格(即利率高低)、服务的优劣等方面,形成了对银行的较强约束力。为了获得更多存款,银行就得让存款利率上调至合适的水平,就得不断改善其服务态度,就得选择更有利的场所经营,进而强化了银行间的市场竞争。

      但是,加大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对银行的影响不会太大。一则当前银行并非贷款贷不出去,而且银行也不愿意让贷款进入高风险的行业及企业;二则银行放贷时间也已与前几年不同,不会在年初大量把贷款放出,在年底就全面收紧,而且贷款发放已均等化;三是当前温州民间信贷的市场利率仍在21%以上,从中可窥视当前信贷紧张程度。贷款利率不下行都不容易获得贷款,贷款利率下行银行更是不会情愿。今年一季度在基准利率以下的贷款(不包括基准利率)不足5%,如果利率下行,可想而知获得贷款会有多难。

      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国内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并不在乎贷款利率高低,而是在于如何从银行获得贷款。因为,谁贷到款谁就获利。当前企业融资难,并非是利率过高的问题,而是可获得贷款的难易程度如何。因此,央行降息,尽管可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是否能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却是不确定的。因为低成本的资金有可能流入国有企业。对此,还需进一步观察。

      另外,这样的不对称减息也是一次重大的利益关系调整。早些时候国内舆论猛烈批评银行的巨额利润,认为国内银行通过政策方式或政府管制获得巨额利润是不合理的。而这次不对称降息,正是缩小银行利差、减弱银行政策性获利的举措。当然,这次央行降息是减弱银行的政策性获利,并非降低银行实际利润。因为,存贷款利率上下浮动既取决于存款人与贷款人的谈判能力,也取决于国内银行信贷紧张程度,政策设计者是无法将所有可能的行为都纳入其框架下的。所以,这次央行降息对市场影响究竟如何,尚需静心观察。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央行这次降息确实是向利率市场化迈出了一大步,但国内利率市场化能走多远是不确定的。而货币政策会否出现周期性转向,在对住房投机炒作还无法通过税收实行事中及事后严厉限制时,同样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