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专版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专 版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专 版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强势邦权阻碍新德里拍板
  • 利率政策还应着眼转变银行经营模式
  • 小企业税负之困:不“偷逃”难生存
  • 页岩气开发如何实现资源与环保和谐发展
  • 最精简的模型往往最复杂
  • 蓝筹股逾50%就有底气称蓝筹市场了
  •  
    2012年6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强势邦权阻碍新德里拍板
    利率政策还应着眼转变银行经营模式
    小企业税负之困:不“偷逃”难生存
    页岩气开发如何实现资源与环保和谐发展
    最精简的模型往往最复杂
    蓝筹股逾50%就有底气称蓝筹市场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蓝筹股逾50%就有底气称蓝筹市场了
    2012-06-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书怀

      蓝筹股逾50%

      就有底气称蓝筹市场了

      ⊙张书怀

      

      沪市打造蓝筹市场,既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与必然,也是全体投资者殷切的期盼。通过打造蓝筹市场,将极大地提高股市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彻底改变我国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的形象。那么,究竟什么是蓝筹市场,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来打造这个市场?笔者不揣浅陋,在此谈点意见。

      所谓蓝筹市场,自然要有蓝筹股,蓝筹股达到一定比例才能叫蓝筹市场。那么什么叫蓝筹股呢?似乎解释众多。笔者认为,蓝筹股应该是这样的股票,它强调的主要不是成长性,而是业绩的优良性,每年能创造大幅利润,并给股东以丰厚回报。具体一点,可列出三个标准:其一是业绩标准,在一个阶段内,其分红以其发行价为分母,分红金额为分子,计算出来的分红率能超过同期银行利率或10年期国债利率。这以三年五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为单位较适宜。其二,应该是公司治理比较规范标准的公司,能保证公司盈利的长久性。其三,应该有较大规模。

      要打造这样的蓝筹市场,首要的是把住上市关。现行主板的上市条件是最低条件而不是最高条件,具体操作上要让高于现行主板上市条件的公司来上市。同时应有严格的审查把关。即使实行注册制,审核的重点在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方面,但实质性审核也不能缺位。现在一些人对注册制有误解,好像实行了注册制就什么上市条件也不要了,审查也只是象征性地看看材料而已,一切交给市场。据介绍,美国证监会对于实质性审查部分的确不做要求,但美国主板市场对在本市场上市的公司都规定了各种具体的资质要求,而这些主板市场的上市指标和监管体系又是要向证监会报批的,这相当于美国证监会委托交易所对在主板市场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质性审批。所以,要打造蓝筹市场,高标准的上市要求是必需的,严格的审查也是不能少的。任何降低上市标准,取消上市审核的意见,都无助于蓝筹市场的打造。

      其次就是严格的退市制度。今年沪深主板将要推出较为严格的退市制度,这比过去的退市制度进了一大步,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有一批不合格公司从主板退市。但如果从打造蓝筹市场的角度考虑,即将推出的退市制度仍然是不够的。美国有连续五年不分红就退市的规定,如果沪市也实行这一条,那些上市多年不分红的铁公鸡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根据上述提出的蓝筹股标准,我们还可以规定沪市凡不符合蓝筹股标准的公司应该退市,比如以五年为一个阶段,五年的分红率赶不上银行同期利率则退市。

      第三,改造现有的上市公司。根据上述蓝筹股的标准,将现有的上市公司分类。为此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评价体系,在科学可操作的评价体系下确定出哪些上市公司可以称为蓝筹股,同时编制这些蓝筹股的指数,并开发相应的衍生品种,从而使投资者眼光专注到这部分蓝筹股票上来,这也就会降低投资者对那些绩劣股的注意力,使其达到另一种退市标准,在一定时间里交易量和交易价格触发退市条件(即将实行的退市标准规定: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低于500万股或连续3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低于面值)。

      对于不够蓝筹股但也达不到退市标准的公司,则可制定计划分期分批改造。在全面规范公司治理的基础上,着重研究这些公司盈利前景。经营方向明确、行业发展前景良好、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找准影响业绩的主要问题,其或调换领导班子,或实行注入优质资产,或购并重组,促使其向蓝筹股转化。对于负债累累、经营困难、前途渺茫或者业绩平平、死气沉沉、缺乏核心竞争力,不能通过上述手段加以改造而又不够退市条件的企业,可以建一个类似国外的粉单市场那样的市场,附属于主板市场,将这些公司归入其中,不将其计算在沪市主板上市企业之内。

      可以想见,上述这样的打造过程,将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而且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吐故纳新的过程。经过了这样的努力,只要蓝筹股能达到50%以上,我们就有底气称之为蓝筹市场了。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