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专版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价值
  • 11:专 版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中医药产业悄然步入黄金时期
  • 中西药布局各有看点 精华制药业绩有望提速
  • 奇正藏药:古老藏医“掘金”现代健康产业
  • 提价+进军保健品
    东阿阿胶业绩继续稳增
  • 乌灵参“秘技”潜力大
    佐力药业再拓新品种
  •  
    2012年6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公司·价值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公司·价值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中医药产业悄然步入黄金时期
    中西药布局各有看点 精华制药业绩有望提速
    奇正藏药:古老藏医“掘金”现代健康产业
    提价+进军保健品
    东阿阿胶业绩继续稳增
    乌灵参“秘技”潜力大
    佐力药业再拓新品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中医药产业悄然步入黄金时期
    2012-06-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郑培源 ○编辑 全泽源

      继《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颁布一周后,近日财政部、国税总局宣布延续对医药等行业广告费等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优惠政策。多位医药行业人士表示,伴随着十二五规划对2015年中医药医疗资源和服务具体目标的逐步落地,各类品牌中药及现代中药上市公司将进入黄金发展期,有上游中药材资源及具备较强现代制药工艺及品牌拓展能力的企业有望强者恒强,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记者 郑培源 ○编辑 全泽源

      近期的中医药行业可谓利好连连。

      6月5日,《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印发,对2015年中医药医疗资源和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如“力争100%的地市建有地市级中医医院,70%的县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中药房”,“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争取超过5.5 亿人次”。规划指出到2015 年,我国中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5590 亿元人民币,预期年均增长率为12%。这些具体目标将推动各级政府扩大中医药的服务渠道,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5月末,商务部首次发布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初步建立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体系,从侧面证实了中药材流通市场的发展势头迅猛。“我们认为,政策的风向标已开始发生转变,从扶持和规范整个中药产业链及经营环境向重点解决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等刺激行业需求释放的方向转变。”某券商研究员表示。

      尽管中医药行业收入仅占我国医药行业总收入的约30%,但在西医的强势地位下,中医药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发展势头力超西医。华泰联合证券提供的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医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4%,超过行业均值23.52%;中医院就诊患者增速保持在9%-10%水平,高于综合医院;中医院病床使用率也从2005 年的65%快速上升至2009年81.58%,虽然低于综合类三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但增速明显。具体到中药的生产和销售上,2011年全国中药饮片(即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的制成品)产业营业收入达853.72亿元,与2006年相比复合增长率达到35%以上;中成药实现产量242.6万吨,相比于200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78%。

      中医药产业的高速成长有着契合于当下需求的强大内在动因。中医注重治本,重调理、重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及各项身体机能,中药取材天然,毒副作用及耐药性小,尤其适用于慢性疾病及专科用药,并且诊治费用相对低廉。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基层医保条件薄弱、养生保健需求大量涌现的情况下,中医药诊疗需求进入井喷期。同时,纵观国际中药市场,我国传统中药资源总数多达1.3万种,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三大类,其中商品中药材1200种,为中药出产大国。但至2010年,我国仅占有国际中药市场的5%市场份额,并且70%为初级中药饮片。而日本生产原料70%来自中国,在国际中药制剂市场中却占有80%的份额,韩国及他们国家占有另外15%份额。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中药产业的发展潜力都不容忽视。

      与西医体系不同,传统中医的诊断成本较低、诊疗的个性化较强,而中医药产业化的主要瓶颈集中在对传统中医体系的突破上。目前A股市场上品牌中药及现代中药类上市公司中,那些通过对上游产业链延伸控制中药材品类与成本、保障中药材质量,与此同时能够不断进行全产业链技术创新,突破中药现代化瓶颈,以及持续加强品牌建设,凭借品牌优势延伸中药价值产业链的公司有望在本轮快速发展中首先获益。

      医药品牌天生具有健康基因,具有健康、严谨、高技术含量、功效显著、可信赖的品牌形象,而中药又具有天然性、辩证性、重调理补益等特性。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较易于突破纯药束缚,有效扩大品牌价值覆盖面,实现市场增容。如精华制药生产的季德胜蛇药片即出产了衍生品如花露水、止痒喷雾剂等,东阿阿胶出品了阿胶系列保健产品,市场空间潜力巨大。而一些具有独特原料及配方的品牌中药企业同样也不可忽视,如作为我国国宝级的珍稀中药材——乌灵参价值唯一的开拓者的佐力药业,其乌灵参的产业化才刚刚起步;而奇正藏药生产的消痛贴膏疗效优势明显,在骨科止痛药中保持排名第一。这一类企业有望将成为中医药产业黄金发展期中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