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专版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周刊
  • A3:基金周刊
  • A4:基金周刊
  • A5:基金周刊
  • A6:基金·私募
  • A7:基金周刊
  • A8:基金周刊
  • A10:基金周刊
  • A11:基金周刊
  • A12:基金周刊
  • A13:基金周刊
  • A14:基金周刊
  • A15:基金周刊
  • A16:基金周刊
  • 基金重仓股伊利股份跌停追踪——“又一次偶然”还是“习惯性失误”?
  • 中小私募债再一次政策博弈?
  • 时间日益紧迫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
  •  
    2012年6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周刊
    基金重仓股伊利股份跌停追踪——“又一次偶然”还是“习惯性失误”?
    中小私募债再一次政策博弈?
    时间日益紧迫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小私募债再一次政策博弈?
    2012-06-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小私募债再一次政策博弈?

      ⊙本报记者 弘文

      

      最近几日,中小企业私募债成为许多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品种。相对较高的收益率,首批发债公司尚有不错的质地,以及对于中国上市债券迄今“无一违约”记录的信心,使得不少机构闻风而动。

      机构投资人从把握机会角度出发,关注此次中小私募债的发行,无疑有其理性的层面。无论是从短期的系统性风险角度考虑,还是个体风险角度考虑,这一批的私募债,或许短期内的风险是不高的。

      换言之,这可能再次成为一些机构心目中的“套利”机会。

      事实上,类似的“套利”机会,此前在债券市场内已出现多次,每每多方都能获得一定的便宜。近的而言,2008年,以及2011年的下半年,均出现过类似的机会,迄今为止,这样的投资思路也是成功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在中小私募债,乃至未来的高收益债中,奉行同样的投资思路,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风险之一是,此次中小私募债的发行主体进一步放宽,对于发行主体的财务上的要求也大大减少。这毫无疑问地可以认为,此类债券相对较高的收益,来自于内在隐含风险的增加。

      风险之二是,此次中小企业的债券以私募形式发行,必然意味着其流动性风险的增加,对于以机构投资者为持有主体的债券市场而言,流动性是有其价值的,流动性确实也必然需要代价。这个问题,场内的投资者是有切肤之痛的。

      风险之三是,不少投资人投资此类债券的一大基础是,“政府信用”在其中的作用。确实,迄今为止,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债券产品的信用本身始终良好。政府的“看不见手”的效果,也经常性的在某些公司身后闪现。

      但必须明白的是,中国内地债券市场的“政府色彩”在未来一定会得到淡化。

      对于投资者而言, 未来的债券投资,肯定不止政策博弈那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