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 首创人民币国际化指数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艾家静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还非常低,最大的长期挑战来自中国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16日首次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2》。报告乐观估计:人民币国际化将在10年后水到渠成;2030年到2040年间,国际化货币体系将转化为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元制衡”新格局。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偏低
这份报告首创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
该指数从2010年初的0.02猛增至2011年的0.45,客观反映了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国际债券发行以及充当外汇储备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
然而,与高达54.18的美元国际化指数相比,人民币国际化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看来,相对于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还非常低,“应当说只是一个起步和开端。”
但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良好。
报告预计,2030年到2040年间,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将上升到不低于20,从而推动国际化货币体系从现在的美元为主,欧元、英镑和日元等共同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一元多主”的格局,转化为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元制衡”的新格局。
长期挑战来自实体经济
“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长期挑战来自中国实体经济。”
报告直言:如果不能改变严重依赖外需、依赖“微笑曲线”低端收入的经济模式,中国就无法成长为贸易强国,人民币的升值空间也将受到严重制约。
同时,金融制度存在不足、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金融体系效率较低,降低了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构成人民币国际化的中期挑战。
报告建议,在当前金融体制深化改革、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众多金融工作中,必须将人民币国际化与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以及资本账户有序开放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报告特别提醒,资本账户的开放尤其应该谨慎,不可操之过急。
陈雨露建议,在短期的1到3年里,首先考虑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中期安排3到5年,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信贷管制,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比较长期的10年安排,主要是放开金融交易。
“金融和资本账户较大程度地开放,甚至实现名义上的开放十分必要,”陈雨露指出:2017年到2020年之间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