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华
在艺术圈讨论一些问题,往往得不到结果,不是大家的智力不够,而是我们忘记了,艺术圈是整个中国社会体系中的一环,很多问题只能放到社会语境中,我们才能明白它的来龙去脉与最终去向。艺术市场问题也是如此。
在刚刚过去的数年里,我们看到,文化产业从冷清逐渐走向火爆,艺术市场也跟着清风直上,原本百万元就是天价的艺术品行业,价格突破千万的作品已经不知其数,某些作品已经过亿甚至接近十亿。形势即便不能说一片大好,也是欣欣向荣。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富豪与中产阶层规模正在迅速扩大,据《2011胡润财富报告》全国有96万千万富豪和6万亿万富豪,而中产阶层则接近社会总人口的12%。在解决了基本物质需求后,这一群体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将会越来越旺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朝阳行业以及节能产业,它的崛起是必然的,西方发展的历史也是证明。而艺术市场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红火是历史的趋势。大量早期投资中国艺术的西方人正是看到了这点,并且事实证明他们的回报是丰厚的。
那么作为“国、油、版、雕”传统四大艺术品种之一,版画市场会火吗?不好笼统地作出回答,因为作为艺术市场的一个分支,它的发展需要具体进行分析。
就版画市场的现状来看,迅速发展但仍有很大空间。在今天的798艺术区,我们可以看到大量专职销售油画、国画、雕塑甚至影像、装置艺术的画廊,而以版画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只有一两家。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大多数画廊都在将版画作为副产品进行销售。并且相比于原创版画,名作的复制版画更为普及,市场形势与价格都更好。而在拍卖市场上,版画的价值认可度则要差一些,大的藏家、投资人与机构还是将目光放在国画、油画方面。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不是版画的艺术价值低于其他种类。在谈及版画市场问题众多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诉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版画的“复数”性特征带来的问题,可复制性的特征让大众对版画艺术价值的认知产生了疑问:在他们看来可以被复制作品,它的价格与价值无法得到保障。另一个是技术与规则层面的问题,如部分版画制作的粗糙、定价不清晰以及版数限制的不明确。
但版画行业内的规则缺失,其实也是艺术圈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行业自身的调整,这个问题正在逐步解决。至于“复数性”,则是因为中国社会审美教育的缺失以及行业宣传力度不够造成的,这个问题在西方社会早已解决,由于良好的文化基础,版画在西方是收藏领域的“入门级”阶梯。不仅大藏家、机构,就是普通市民对版画都有大量收藏,因为相比较油画,版画的数量以及价格适合于大规模的传播与推广。据介绍,在德国一个城市都会有十几家制作版画的工坊。莫里迪阿尼、培根、毕加索等名人版画,在西方中产家庭中普遍可见。至于艺术价值层面,原创版画不用多说,作为艺术的一种门类,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各大院校都有相关专业。而名作的复制版画存在,则是因为原作价格高和数量少,导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而它的复制版画可以变为99张(一般行业的标准),价格则变为原来的百分之一,这样价格下去了、数量增加了。并且相比图册,它拥有艺术家的签名和限量的生产,更具有装饰、收藏与教育的价值。这对今天富裕了的国人提高生活品质和民族文化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日本著名版画家鹿取武司就曾说。“版画是现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如果侧耳倾听其中表达的信息,就能感受到时代的心声。”
可喜的是,近年在社会相关机构的大力推动下,目前版画市场在北京、上海市场已经逐渐接打开,并且因为价格低、空间大,它已越来越被视为一块投资的黄金地。如艺术市场研究者赵力所言,“当下正存在这样一个契机,油画高速增长,但是版画却没有,仍然很低,版画在当代艺术中所起的作用没有被意识到”。但也因此“在当下艺术市场从小众向大众领域扩散时,公众对价位的选择上版画具有明显优势”。显然,赵力的分析是准确的,在整体环境越来越好的状态下,我们可以预言版画的市场将会越来越红火,虽然它仍然拥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