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力发展专业投资,鼓励和引导个人投资者主动改变财富管理习惯,通过机构的专业理财来分享资本市场的成长收益。这是投资者的根本利益所在。”在6月初基金业协会成立大会上,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一番讲话立足基金业,涵盖大理财,始终没有脱离“投资者利益”这一关键词。
也正是在持有人利益长期被抛至脑后,基金行业多年徘徊不前,其他理财机构风生水起的尴尬现实中,行业意识到回归本源乃必然出路,而这也是监管机构密集推出行业改革措施并对目前的行业规则广泛征求意见的初衷。
⊙本报记者 涂艳
发起式基金起航
种子基金获政策扶持
今年初始,关于种子基金的讨论开始进入媒体和投资者的视野,而这一旨在捆绑基金公司和投资者利益、降低发行门槛的新品种其实早已在证监会组织下开过多次研讨会。
“因为需要更改基金成立2亿元的门槛,故当时业内认为推出有法规障碍,为时尚早。”一位基金公司总经理助理表示。
而出乎意料的是,今年6月19日,证监会网站上公布《关于修改〈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六条及第十二条的决定》,其中第十二条即给开放式基金预留了空间。
修订后的条款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在募集基金时,使用公司股东资金、公司固有资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或基金经理等人员资金认购基金的金额不少于一千万元人民币,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基金募集份额总额不少于五千万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五千万元人民币;基金份额持有人的人数不少于两百人。”
而几乎就在同时,证监会向基金管理公司及托管银行下发通知,将增设发起式基金审核通道,简化程序、优先审核,这表明了监管部门进一步放松对基金产品通道管制的态度。
同时,作为基金运作管理办法条款的补充,通知还强化发起式基金的退出机制,明确发起式基金合同生效3年后,若基金资产规模低于2亿元,基金合同将自动终止,同时不得通过召开持有人大会的方式延续。
中小公司率先尝鲜
“这是额外提供的一条道路,给基金公司的生存发展更多选择。”一位之前刚刚从某基金公司卸任的总经理一言以蔽之。
确实,发行门槛仅为5000万的发起式基金,无疑将成为中小基金公司尤其是无品牌号召力的新公司的宠儿。
据记者从业内了解,国内首只发起式基金的申请材料已经获得证监会第一次接收,而这只基金将以债券型基金的形式出现,申报公司是今年3月刚刚获得股东增资的天弘基金。
而就在日前,天弘基金也公告再次自购旗下基金天弘永定,并承诺锁定三年,这也被看做是国内首个“准发起式”基金的尝试。
业内人士分析,证监会推出发起式基金一方面为了绑定持有人和基金公司的利益,为多年来基金公司的短视投资行为戴上紧箍咒;而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给基金发行松绑,为发行困难时期的基金公司摆脱渠道的盘剥,减少帮忙资金这类不必要的成本。
“然而,对于大公司而言,5000万的小基金对整体规模贡献率很低,并无发行动力。而对于一些垂死挣扎的小公司而言,资本金可能被亏得所剩无几,更是只能看着眼馋。”上述总经理分析。所以,在种子基金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成为少数小型基金公司或新公司发行产品的“特别通道”。
而种子基金这种迷你型基金的发行“性价比”不高或也是影响很多决策者先行观察的重要原因。“基金的很多发行成本是以次计算的,包括信息披露、审计费用、差旅费、产品宣传装帧等,如果重新计算发行的效率,显然这些一次性费用间接提高发行成本。”东方基金总经理助理刘总介绍。
而对于有一定管理规模且已经形成产品固有特点的公司而言,对发起式基金或许并不太感冒。
做好业绩最实在
在种子基金给不少基金公司打开想像空间的同时,实际操作中也伴随着绑定时间太长、1000万资金谁掏,退出机制如何等基金公司感兴趣的话题。而从监管机构的初衷出发,不论问题几何,或许提高投研能力、做好基金业绩才是上述问题的解决根本。
业内人士分析,种子基金和此前盛行于行业中的基金自购很像,只是前者有锁定期,后者更多是虎头蛇尾,很多公司高调宣布自购后便于无声无息中赎回了。
而关于锁定3年是否太长也一直是此前讨论的焦点之一,“对于小公司而言,千万级别并不算一个小数目,3年也几乎相当于长期占用资本金,而如果要做则肯定需要得到股东的大力支持,但如果做好了也是给股东创造的投资回报。”正所谓殊途同归,一位北京基金公司总经理分析。
而对于种子基金至少1000万元的出资,规则约定可以是股东资金、公司固有资金、公司高管或基金经理等人员的资金认购,而业内不少于两位高管认为,目前而言,使用资本金或将是主要的方式,“股东不仅不需要追加资金投入,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的压力也不会太大。目前不少公司的高管其实已经持有公司旗下不少份额了。”
而关于种子基金的退出,监管出台通知规定,发起式基金合同生效3年后,若基金资产规模低于2亿元,基金合同将自动终止,同时不得通过召开持有人大会的方式延续。
这也就意味着,在3年内基金公司如果不将业绩做好做强,5000万元至2亿元的规模增长任务很难完成,而最终有可能既折了本金,又损了名声。
“不以规模论英雄”写进规则
理念规则化
在基金行业盲目追求规模增长,包括股东和基金经理人投资行为短视的拖累下,持有人利益难以获得真实保障。也正因为如此,证监会日前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及关于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的征求意见稿,其中首次将公司的“稳健经营”这一理念规则化。
《征求意见稿》第四十三条规定,董事会对经营管理人员的考核,应当关注基金长期投资业绩、公司合规和风险控制等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情况,不得单纯以短期的基金管理规模、盈利增长等为考核标准。
同时,意见稿第四十条第三款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股东应当秉承长期投资理念,并书面承诺持有基金管理公司股权不少于3年。这与之前1年的锁定期有明显区别。
而这两条也被业内认为是首次以规则的形式排除董事会对经营管理人员的硬性规模、盈利考核要求,并规定3年锁定期保障股东长期稳健经营。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基金业协会成立大会上举例提到,美欧资本市场上的一些投资企业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始终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40多年来每股净资产增长了5000多倍。
短期理财基金遇分歧
对于前期创造发行奇迹的短期理财基金,基金公司们跟风者众,而这类看似创新实则缺乏创新的基金却开始遭遇难题。基金公司、银行和客户似乎开始对这曾经炙手可热的新品产生质疑。
众所周知,今年5月初时,两短期理财产品首募共计426.63亿元,其中汇添富理财30天募集244.41亿元,华安月月鑫募集182.22亿元。而在之后,包括汇添富、华安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继续乘势追击推出类似其他期限的产品,而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最新的《基金募集申请进度表》显示,今年以来申报的短期理财基金共计21只,其中等待批文的尚有13只。而其中也包括华夏、嘉实和易方达等三家行业的前三大公司。
短期理财产品初期创造的规模效应是令人眼馋的,据海通证券统计,2季度末汇添富凭借短期理财债的发行规模跻身行业管理资产规模的前十名。
然而,理财基金似乎已经显出风光不再的端倪,募集规模昙花一现。光大保德信近日发布公告则称,公司旗下的首只短期理财产品添天利季度开放基金首募金额仅为8.24亿元,或许这会让大部分放弃其他产品改报理财基金的公司大感震惊。
“我们认为这种盲目追求规模的方式不适合我们且不能长久。此前我们也研发了2款产品,但深入讨论后发现短期理财创造的发行规模难以持续,另外随着收益率水平的下降会遭遇大量赎回的风险,不利于持有人的利益,规模也难以持续。”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认为。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多数短期理财产品的投向非常单一,多数只能投协议存款,而随着利率下行相应的SHIBOR利率逐渐下行,协议存款的收益率更是从年初的4点多降至3点多。
另外,部分理财产品承诺封闭运作,1个月或半个月开放一次,这需要久期的匹配,这也给基金经理运作提出了极大的难题。
“我们认为理财基金本质上没有创新,是纯通道性质。与货币基金相比收益率可能没有优势,反而在流动性上不如前者。”天弘基金总经理助理宁辰认为。
同时,记者采访多位基金公司高管发现,目前短期理财基金似乎已经度过此前的狂热追捧期,而这与监管机构5月份发布的一条限制理财产品承诺收益率的要求有关。证监会基金部明确,禁止理财债券基金以参考收益率等形式预测收益率。这是为了减少不确定事件的影响,例如华安季季鑫发行期间遇到了降准,华安双月鑫发行期间遭遇了降息。
“此前理财基金大卖与投资者的不成熟有一定关联,在银行理财备受追捧的几年间,提及‘理财’及‘参考收益率’便很容易将客户引入保本保收益的安全意识当中,而随着收益率的下行,客户慢慢会与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对比。”一位招商银行客户经理如是说。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包括工行在内的商业银行渠道也开始重新考虑这类理财基金的定位,毕竟,维护客户和持有人利益才是活水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