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产业纵深
  • 11:专版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数据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华宝信托郑安国:信托业应建立风险缓释和化解机制
  • “资金盛宴”预期不断升温 避险货币暂退幕后
  • 宽松预期支撑
    黄金短线欲强势反弹
  •  
    2012年7月5日   按日期查找
    T8版:钱沿周刊 上一版
     
     
     
       | T8版:钱沿周刊
    华宝信托郑安国:信托业应建立风险缓释和化解机制
    “资金盛宴”预期不断升温 避险货币暂退幕后
    宽松预期支撑
    黄金短线欲强势反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华宝信托郑安国:信托业应建立风险缓释和化解机制
    2012-07-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唐真龙

      华宝信托郑安国:

      信托业应建立风险缓释和化解机制

      ⊙记者 唐真龙

      

      近期,多家信托公司的房地产信托计划、艺术品信托计划以及矿产信托计划纷纷暴露风险,信托行业的风险引人关注。华宝信托董事长郑安国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应该在信托业内建立风险缓释和化解机制,并深入在投资者中普及“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

      投资者应“买者自负”

      目前信托公司的业务中,融资类业务仍占据主力,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的统计,目前融资类信托业务的占比超过50%,郑安国认为很多投资类信托业务实际上也是变相融资,加上此类业务,保守估计目前融资类信托业务占比应该超过70%。

      郑安国指出,对存量的融资类信托业务,应该参照商业银行对贷款业务的管理,进行相应的分类,并根据不同的分类计提准备金,“既然要做融资,就要光明正大地做,把一套东西建立起来,该替换的替换,该分类的分类。”郑安国表示。

      目前多家信托公司的相关信托计划出现到期不能兑付的问题,对于目前信托业出现的风险,郑安国指出,有些风险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风险,而是流动性出了问题。信托计划不能兑付时,可以最终的资产处置来解决,而针对现金流不能导致无法如期兑付等问题,应该建立一个资产处置的市场。

      由于信托产品的高收益,今年以来多地都出现了信托产品被“秒杀”的现象,信托产品火爆的背后却有很大的隐忧,很多投资者在购买信托产品的时候并没有对信托产品的风险有充分了解,而有些信托公司在推介信托产品时也没有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信托产品的“刚性兑付”似乎成为一个行业的潜规则,而“刚性兑付”也正在积聚更大的风险。郑安国认为,信托行业一定要像证券业和基金行业一样树立投资者“买者自负”的理念,只有投资者在亏钱以后不去怪信托公司,而是怪自己,这个行业才算真正成熟了。

      信托抢跑财富管理

      近年来,中国信托业发展迅猛,资产规模迅速膨胀,有观点认为信托业的资产规模膨胀主要是由于近几年偏紧的货币政策下,银行信贷收紧,从而给信托带来了更多的业务空间,信托业的发展是钻了“政策的空子”。对此,郑安国表示不能认同。

      他认为,信托业最近几年来的发展主要是由于近年来理财需求的迅速膨胀,而信托公司适应了理财形势的变化。“我一直讲信托是两句话,第一个是合法的‘高利贷’公司,在利率市场化方面是先驱,第二个横跨货资本三大市场,这是其他金融机构不能比的。”郑安国表示。

      从2006年到现在,中国经历过货币政策宽松到收紧的完整周期,而信托业依然保持了高速发展,因此并不能简单地用钻政策空子来解释信托公司的增长。郑安国指出,在我国金融机构都是靠牌照吃饭的,而在某种意义上,信托其实没有一个专属的业务领域,而监管上对信托其实是最严厉的,限制也是最多的,这就造就了信托业的狼性文化,使得信托公司近几年呈现“野蛮生长”的状态。“中国的理财需求太庞大了,而其他类型的理财机构相对有缺陷,信托公司顺应了这个需求。”郑安国表示。

      郑安国指出:“未来中国的理财需求将会越来越多,财富管理的市场潜力巨大,货币政策会随着宏观经济出现变化,这对信托业会有影响,但更多的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