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CPI回落至近两年半来新低,并远低于年初提出的4%的政策目标,这也解释了央行在一个月之内两次下调利率的原因。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数据基本符合预期,下半年通胀可能继续回落并保持低位,但需求疲软下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的通缩风险需要警惕。
⊙记者 梁敏 ○编辑 龚维松
预测7月可能跌破2%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上涨2.2%,较5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并创下2010年1月以来新低;环比则下降0.6%。
“CPI大幅度回落主要是翘尾因素和涨价因素双双下降所致”,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据测算,在6月份2.2%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8个百分点。
新涨价因素中,食品价格回落又是拉低CPI的主力。6月份,食品价格环比大幅下降1.6%,同比涨幅回落至3.8%,创两年半新低,仅拉动CPI同比上涨约1.2个百分点。
此前,言及通胀必谈猪肉价格。但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降。以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的快速下降已经引起监管部门注意。发改委已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分两批收储,经过4个多月持续下降后,生猪价格在6月底出现小幅回升。因此,下半年猪肉价格走势及其对CPI的影响值得关注。
连平表示,目前物价下行力量明显,预计7月份CPI还将继续大幅下行,三季度CPI在2%左右低位徘徊,四季度可能有小幅回升,回升幅度取决于稳增长政策的力度和效果。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也预计,通胀处在快速回落的通道,7月CPI同比涨幅将下降到1.6%左右,“通胀压力已经完全缓解,短期内无反弹压力,不会对政策放松构成阻碍。”
此外,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3.3%,这一水平大大低于年初制定的4%的通胀目标,如果下半年通胀不会出现大幅反弹,今年实现4%的目标问题不大。
连平昨日也表示,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已经将全年CPI增长预期由此前的3%左右下调至2.8%左右,而PPI同比调低至-1%左右。
提醒 通缩风险需警惕
除了周一的CPI数据外,本周五国家统计局将公布的二季度经济增长、投资和消费等数据同样引人关注。市场预期,二季度GDP同比增幅或连续第6个季度回落,并降至2009年一季度以来最低的7.6%左右,仅略高于年初制定的7.5%全年增长目标。种种迹象之下,不少人担忧通缩风险抬头。
“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很有可能进入快速通缩过程”,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说。
他判断的主要依据:第一、上半年物价指数CPI增速下降速度远超预期。第二、企业加速去库存,导致PPI连续4个月下降。第三、企业利润持续下滑。第四、食品占CPI比重较大,CPI实际上低估了制造业通货收缩速度。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也认为,中国经济通胀下滑趋势高于市场此前预期。若CPI仍按目前的速度继续下滑,中国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面临通缩风险,且负产出缺口也在不断扩大。
不过,也有不少专家认为,CPI依然还是正数,并且在“稳增长”政策的保驾护航下,今年经济仍会维持在8%左右的中速增长,因此不能由此判断中国经济已经陷入通缩。
虽然通胀转通缩尚未确认,但通缩风险仍需警惕。在此背景下,市场对政策宽松力度加大也有所期待。
彭文生指出,货币政策将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下半年还将下调1次利率,同时将继续下调存准率以对冲外汇占款增量的减少。尽管央行已于7月6日启动年内第二度降息,但彭文生认为,7月下调存准率的可能性仍然较大。而财政方面,适度增加基建投资将是主要方向,地方融资平台可能有选择性地放松。
连平也指出,在货币政策方面,若经济继续下行,不排除还会降息一次,但主要还是以数量型工具为主。从外汇占款情况看,调整存准率的空间还比较大,预计今年还有1-3次,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