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评论
  • 12:调查
  • A1:公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市场
  • A8:研究·市场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37:信息披露
  • A138:信息披露
  • A139:信息披露
  • A140:信息披露
  • A141:信息披露
  • A142:信息披露
  • A143:信息披露
  • A144:信息披露
  • A145:信息披露
  • A146:信息披露
  • A147:信息披露
  • A148:信息披露
  • A149:信息披露
  • A150:信息披露
  • A151:信息披露
  • A152:信息披露
  • A153:信息披露
  • A154:信息披露
  • A155:信息披露
  • A156:信息披露
  • A157:信息披露
  • A158:信息披露
  • A159:信息披露
  • A160:信息披露
  • A161:信息披露
  • A162:信息披露
  • A163:信息披露
  • A164:信息披露
  • A165:信息披露
  • A166:信息披露
  • A167:信息披露
  • A168:信息披露
  • A169:信息披露
  • A170:信息披露
  • A171:信息披露
  • A172:信息披露
  • 叫停打新回归本业 一级债基无奈作别“暴利”时代
  • 首批行业ETF发起式基金
    华夏饮头啖汤
  • 持续扩容“落下”后遗症
    分级债基新品上市惊现“零成交”
  • 理财超市
  • 招商信用增强
    开售两小时即达募集目标
  • 华夏恒生ETF联接基金发行
    美元购买免认购费
  •  
    2012年7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财富管理
    叫停打新回归本业 一级债基无奈作别“暴利”时代
    首批行业ETF发起式基金
    华夏饮头啖汤
    持续扩容“落下”后遗症
    分级债基新品上市惊现“零成交”
    理财超市
    招商信用增强
    开售两小时即达募集目标
    华夏恒生ETF联接基金发行
    美元购买免认购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持续扩容“落下”后遗症
    分级债基新品上市惊现“零成交”
    2012-07-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级债基的走俏始于2011年,而今年以来仍在持续扩容。数据显示,2012年已经成立分级债基7只。不过,分级债基持续扩容背后却难掩二级市场交投清淡的尴尬,更有部分新上市的分级债基惊现“零成交”。清淡的交投折射了其二级市场生命力的不尽如人意,也或反映了此类产品设计和定位的局限性。

      ⊙记者 郭素 ○编辑 张亦文

      两分级债基上市首日“零成交”

      7月16日,信达澳银稳定增利分级债基的高风险份额“信达利B”开始在深交所上市交易,上市首日成交金额为零;而昨日,该基金二级市场仍在延续“零成交”,行情显示,昨日该基金挂出少量买单但并没有卖单,全天成交金额为零。

      无独有偶,近期上市的另外一只分级债基二级市场交投也非常清淡。双盈B于7月12日上市,当日“零成交”,迄今为止的四个交易日内总成交金额仅为326万元。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分级债基采用的是半开放式的运作模式,这两只也不例外:A、B类分开募集,其后A类定期打开申赎,B类上市交易且有固定封闭期(通常为3-5年),B类投资者可持有到期或二级市场买卖。而由于杠杆机制,B类投资者持有到期的话其收益率高于一般债基的概率较大。

      对于其B类上市后的交投清淡,分析人士指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目前债市处于一个比较平淡的时期,而经过此前6月份二级市场对分级债基的炒作后,目前暂没有新的由头去促发二级市场追捧分级债基的热情。”银河证券某基金分析师如是表示。

      此外,分析人士还指出,交投清淡跟基金个体的持有人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资料显示,近期新上市的分级债基B类场内规模都较小,信达利B仅有1630份,而双盈B为3624万份。此外,两只基金场内份额都不约而同地表现出机构集中持有的特征,4户机构累计持有信达利B比例达92%,而双盈B约99.32%的场内份额也控制在4机构手中。

      

      “大跃进”下B类陷流动性尴尬

      值得注意的是,分级债基的产品设计较为复杂,A、B份额对应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由于A类享有固定收益,且定期打开申赎加强了其流动性,适合风险较低的投资者,供不应求成为常态;但B类则面临着较长的封闭期和二级市场折价交易的劣势,并且由于不断扩容,分级债基B类的尴尬更加凸显。

      事实上,分级债基发行市场持续高烧,不断扩容。数据显示,目前分级债基22只,2011年成为扩容大年,共计成立12只,而今年以来成立的分级债基也已经达到7只。

      “分级债基B类风险较高,受众目标客户群体很狭小。当大家一窝蜂地涌入发行,B类数量越来越多,但单只规模却很有限,再加上债市没有大机会等情况,部分产品二级市场流动性不佳。”沪上一位产品总监如是表示。其进一步指出,B类的目标客户群主要是机构,多是一些投资权益类产品受限的保险公司,希望通过分级债基B类的杠杆获得类似权益类投资的收益效果。

      而对于想在二级市场波段交易分级债基的投资者来说,除了要考虑债市走向把握波段之外,还要考虑由于流动性不足可能带来的冲击成本。数据显示,除部分业绩较好知名度较高的分级债基外,大部分分级债基流动性不佳。以今年以来成立的几只分级债基为例,最近一周成交金额最高者金鹰持久回报B为1057万元,而最低者则仅为147万元;以换手率来看,最高者为5.96%,最低者仅有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