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评论
  • 12:专 版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研究·市场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37:信息披露
  • A138:信息披露
  • A139:信息披露
  • A140:信息披露
  • A141:信息披露
  • A142:信息披露
  • A143:信息披露
  • A144:信息披露
  • 经济转型呼唤品牌力量
    “中华老字号”公司潜力巨大
  • 发展空间仍大
    老凤祥设新平台谋海外并购
  • 收购“老字号”暂告段落
    太安堂未来几年主抓业绩
  • 恒顺醋业
    百年陈醋要发“新枝叶”
  • 百年牛栏山品牌
    有待顺鑫农业大声叫卖
  •  
    2012年7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公司·价值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公司·价值
    经济转型呼唤品牌力量
    “中华老字号”公司潜力巨大
    发展空间仍大
    老凤祥设新平台谋海外并购
    收购“老字号”暂告段落
    太安堂未来几年主抓业绩
    恒顺醋业
    百年陈醋要发“新枝叶”
    百年牛栏山品牌
    有待顺鑫农业大声叫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经济转型呼唤品牌力量
    “中华老字号”公司潜力巨大
    2012-07-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世事无绝对,就算是大熊市,也不乏“特立独行”的牛股。今年以来,在大盘跌跌不休的同时,相当一批股票不经意间走出了一波大牛行情。如广州药业、片仔癀、贵州茅台。

      这些股票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吸引众多资金如此持续推高股价?其背后的买卖逻辑是什么?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共性?是否还有尚未发掘的类似投资品种?本期公司价值专题就尝试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

    ⊙记者 翟敏 ○编辑 全泽源

      金字

      招牌

      尽管这些公司来自不同行业,但实际上,细细梳理并不难发现,他们身上有着一个共同的光环,那就是头顶着“中华老字号”这块金字招牌。

      顾名思义,“中华老字号”公司历史悠久,其显著特征是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这些公司往往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在多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良好信誉的品牌。

      “中华老字号企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时间沉淀下来的是品质和信誉,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能获得这个称号本身便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在日常生活中,也必定是消费者首选的。”深圳太和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总监王亮表示。

      深圳海润达资本总裁仇天镝分析认为,“首先,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消费升级需求大,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前景广阔,这是值得长期看好的大品类;其次,医药、酒类作为抗周期品种,在熊市中具有防御性,这是资金避险的最佳选择。”

      统计显示,目前中华老字号企业主要涉足行业集中在百货、中药、餐饮、服装、调味品、酒、茶叶、烘焙食品、肉制品、民间工艺品和其他商业、服务等。而在此轮爆炒过程中,也正是以医药、酒类等消费品为主要阵地。

      “以医药、酒类为生力军的‘中华老字号’,在此轮熊市中遭爆炒的理由主要有三:一是业绩支撑,二是品牌效应,三是机构抱团取暖。特别是酒类,抱团取暖暴炒抬高股价的迹象非常明显。”深圳国诚投资咨询公司投资总监黄道林则表示。

      总之,中华老字号除日常生活之外,在资本市场也成为了一块耀眼的金字招牌。

      业绩

      释放

      “目前市场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还要看业绩、成长性、估值。业绩在当下的市场环境,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股票的上涨大多数便是有着良好的业绩支撑。资金是聪明的,从长远来看,这些股票最终也会出现走势分化,业绩优良品种会成为长期的牛股。”仇天镝表示。

      显然,仅仅靠老品牌的光环并不能成为大面积、持续性上涨的理由。记者梳理发现,在这些中华老字号企业中,相当部分业绩表现较好,而这也为股价的上行提供了业绩支撑。

      一季报显示,太安堂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0.93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净利润1600万元,同比增长31%;同仁堂一季度实现收入22.97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28%;贵州茅台2012年一季度实现了同比增长57.6%;云南白药一季报同比增长28.87%。

      王亮表示,一方面,作为消费行业,公司经营在经济转型期借助品牌等优势取得了较好业绩,另一方面,在经济较为低迷时期,大公司加速扩张意愿增强,公司也有着将业绩在当前充分释放的动能。

      不过,在老字号光环之下,不少企业发展也面临诸多窘境。数据表明,上世纪90年代,国家授予1600家企业老字号称号,但其经营至今70%名存实亡,多数企业经营困难,20%经营勉强维持,只有将近一成的企业发展较好。

      对此,仇天镝表示,在经营管理上,一个好的品种,看谁去管理、经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有些好品种一样可以做烂,以前的好品牌健力宝、太阳神等,目前就被人们遗忘,而类似王老吉凉茶,则越来越家喻户晓。

      此外,在机制上,不少拥有老字号品牌的国企,一直存在以前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问题,往往存在管理层动力不足、机制老化、人员拖沓等类似问题,这与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形成对比。仇天镝建议,“这类企业应该采取改制、员工持股,及时理清股权、消除关联交易、推出股权激励等,还要在传统业务上加快创新,加速转型,如果这些问题获得解决,老字号将焕发出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