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群最优秀的投资经理人尽管看上去对工作非常投入,但实际上他们正不断搜索着职位信息,时刻准备另谋高就。这不是好莱坞影片里虚构的场景,而是基金专户,这个曾经对投资经理来说颇具吸引力的领域在现实中面对的悲哀。
⊙记者 王慧娟 ○编辑 张亦文
“我们确实在找专户负责人,只是能看中的人确实太少。”
“目前专户产品设计以及客户储备已经到位,但是现在投资和研究方面人手根本不够。”
“专户负责人非常难找,业绩不错的专户投资人,自然在原公司受宠;业绩一般的,我们又不敢贸然请来,怕花了钱挖错了人,所以非常为难。”
专户监管制度的放开,点燃了专户投资相关各方的热情,然而随之而来的人才匮乏问题,却使得基金公司不得不给自己浇一盆冷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多数基金公司也许只能“望财生叹”。
伤不起的专户投资经理人
专户成立之初,凭借绝对收益的吸引力,专户业务迅速发展,人才需求也急剧扩张,更多的公募基金经理投身其中。伍卫卸任易方达策略成长及易方达策略成长二号基金经理之后转任易方达基金机构理财部投资经理,陈晓生从融通成长离职,改任融通基金总经理助理,专门负责机构理财业务。一时间,最优秀的基金经理们聚首专户。
然而时过境迁,从2011年起,随着专户投资业绩的差强人意,专户投资激励机制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等问题的暴露,专户投资经理的任职开始步入动荡期,许多投资经理离开转战私募、更换公司或者到一级市场,这对于造血功能本就不足的专户,又要面临失血的尴尬。
业界引起关注度最高的便是广发基金原专户投资部总监封树标离职,而其他未对外披露的专户投资经理的更换案例还有很多:深圳某公司旗下三只一对多专户均更换投资经理;上海某合资公司的一位专户经理弃专户奔私募;负责筹备专户业务的华商基金总经理助理庄涛转战一级市场。
另外,随着近几年公募基金数量的激增,投资人才匮乏现象更加凸显,公司间的人才争夺,导致了部分投资管理人从专户业务到公募基金的回流:先后担任泰达宏利基金专户投资部投资经理、长盛基金专户理财部执行总监蒋俊国自去年8月开始担任益民红利基金经理;原华夏基金机构投资部投资经理周可彦追随郭树强到天弘基金担任天弘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原银华基金特定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徐强于去年6月起担任大摩成长和大摩资源基金经理。
“新”专户遭遇人才困境
“最近我们刚刚解决了专户负责人的人才缺口问题,终于可以着手申报专户资格了。”一家小型基金公司透露。此前,由于没有专户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该公司前一轮专户资格申报未被批准。
急于步入专户业务的中小基金公司正在饱受梦想近在咫尺而无法实现的煎熬:专户业务门槛降低,但没有称职的人才,专户业务无法开展,公司陷入对专户人才的极度饥渴状态。上海一家小型基金公司因为时间问题,在寻找合适人手上慢了一步,以至于无法申报资格。
上海另一家中小基金公司高管透露,其公司提前进行了专户部门筹建,“虽然专户负责人进入公司一年多由于并未实质开展业务,但还是要提前准备的。专户负责人非常难找,业绩不错的专户投资人,自然在原公司受宠,想挖角我们也开不起价码;业绩一般的,我们又不敢贸然请来,怕花了钱挖错了人。”因此,公司为了请到专户负责人,开出了不低的价码。
但这并不是所有公司都会采取的策略。北京一家中小小型基金公司就是采用了着手从公司内部培养合适的投资、研究人选来组建专户团队,并计划由其公募业绩出色的投资总监出任专户的负责人。
目前看来,基金公司首先要考虑的不仅是专户投资管理人“质”的问题,更迫切要解决的是人才短缺问题。
多元化人才需求日益加剧
专户投资的灵活性随着政策的放开逐步加大,多元化的专户产品也无疑为“大资金”客户提供了更多契合他们需求的理财模式。
目前,专户开展比较超前的公司已将各种能预见的产品模式如量化对冲、固定收益类、分级产品等引入专户,也招揽了不少在这些领域非常优秀的投资管理人才。以量化对冲为例,易方达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刘震、富国基金的李笑薇、博时基金的王政、南方基金的刘治平都是从华尔街回国加入这些公司的精兵强将。
还有不少公司为了加强对商品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已经或正在招揽这些方面的人才,甚至通过海外重金揽才,或者通过其香港旗下的子公司进行揽才。
易方达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公司负责专户业务投资的团队已近20人,其中既有从事传统金融产品投资的专业人员,也有在海外从事多年量化对冲投资、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多元化产品设计和多元化化投资研究方面的人才将是我们未来引入的重点。”
汇添富专户在率先成功投资首批中小企业私募债中的部分品种后,已经配备了数名专户研究员深入研究一级市场;上海多家基金公司专户负责人也表示对这一投资领域兴趣浓厚,正紧锣密鼓地“招兵买马”,组建拥有一级市场经验的专户团队。
需要更好的土壤成长
专户业务曾被视为基金公司与私募正面交锋的开端。但是,现在基金专户却已经面临与公募同样的尴尬――人才流失。
“专户投资经理的出走,说到底仍是激励不足。”深圳某基金专户投资经理认为,在业绩激励方面,专户投资经理的待遇远不如私募。“一般公司会对专户客户承诺6%至8%的保底收益,在超过这个基准收益以外的部分,公司才能提取20%的收益,而投资经理所获得的,仅仅是2至3个百分点。”
由于市场环境不好,专户投资经理的收入并非如人们想象中的丰厚。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专户投资经理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这家公司并未把专户业务看成将来发展的核心,因此,专户规模不大,受市场影响收益率也不算高,公司提到的业绩报酬不多,作为投资经理的自己,收入就更不乐观。
还有一些比较保守的基金公司对于专户投资经理和公募基金经理都采用同样的业绩考核办法,而这显然对专户投资经理更为不利。南方基金专户投资管理部总监吕一凡认为,对于专户人员的激励关键不在于金额多少,而在于激励的方式。诺安基金明确提出“公募的平台、私募的机制”,已将专户激励制度的改革放在重要位置。
在本次接受采访的专户投资经理中,有近一半受访者表示,除了激励不够导致薪水不满意外,根本看不到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这其中,公司管理混乱,机制不清晰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上海某家中型基金专户负责人因不能忍受股东集权带来的管理机制问题,辞职转去一家更大的基金公司担任专户负责人。之后的两年间,他为这家公司搭建了十几人的团队,几十亿的专户管理规模,和每年过亿的利润。他说:“因为在这里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管理层的稳定,对于基金公司的团队影响显而易见。
是谁在主导基金公司管理层的更换呢?大多数案例中是股东。究其原因,无非是为了推动公司朝着更利于股东回报的方向发展。股东主张利益回报并无可厚非,但是在频繁的人事变动中,持有人的利益又有谁主张呢?
投资经理希望能在一个机制明朗、管理得当的环境中工作,看到明确的职业规划,“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能算是苛刻的要求。这样看来,如果公司在决策过程中除了考虑股东的回报,也多考虑下雇员的所求、持有人的利益,那么对人才的吸引和人事稳定总是应该是有利的。毕竟,最终创造回报的还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