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研究·数据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议息近在眼前 美联储高官开口露玄机 QE3出台可能性大增
  • 国际头条摘要
  • Libor的“潜规则”
  • “怪天气”引发看涨潮 农产品市场显牛样
  • 日本出口又临“困难时”
  • 留学生怎可留而不学
  • 业绩超预期,真的吗?
  •  
    2012年7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6版: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海外
    议息近在眼前 美联储高官开口露玄机 QE3出台可能性大增
    国际头条摘要
    Libor的“潜规则”
    “怪天气”引发看涨潮 农产品市场显牛样
    日本出口又临“困难时”
    留学生怎可留而不学
    业绩超预期,真的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Libor的“潜规则”
    2012-07-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大伟 制图

      虽然一些银行雇员被指操纵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影响涉及全球范围价值500万亿美元的证券,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无需像监管机构所断定的与其他同行合谋,便可影响Libor的定价。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毛明江

      

      在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面前,自律机制成为海市蜃楼。

      最近一段时间,全球至少十几家大型银行因涉嫌操控这一利率被监管机构调查。有海外媒体22日报道称,美国检察官及欧洲监管者即将逮捕个别交易员,并指控他们合谋操纵全球指标利率。

      作为全球借贷成本的权威指标,Libor的地位似乎已经受损到濒临被放弃的地步。

      加拿大央行日前表示,各国央行官员将于9月9日举行会议,讨论Libor的未来,金融稳定委员会(FSB)主席马克·卡尼18日表示,该委员会将考虑Libor的替代选择。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本周也警告称,制定Libor的系统存在结构性缺陷。

      欧盟监管部门也正在对数家银行进行调查,探寻伦敦、东京和欧洲等市场的银行间多种货币的拆借利率是否也存在被操纵现象。

      上述调查的目标集中在上述基准利率相关的衍生品是否存在被合谋操纵,包括共谋制定利率。

      巴克莱上月承认,2007年金融危机期间该行提交错误的报价,一定程度上推低了Libor。

      目前,有超过500万亿美元证券以Libor为基准。海外媒体评论认为,Libor机制是伦敦长达200年经济增长的标志,Libor操纵丑闻的爆发,不仅对伦敦的自律机制是一个打击,同时对英国政府希望该国央行能成为银行业主要监管机构的计划打出问号。

      然而,问题一出,各方却如触碰烫手山芋般将责任推给机制。

      一些交易员称,是Libor形成机制上的漏洞,使得个别银行多年来通过操控这一全球关键利率从中获利。

      他们声称,虽然一些银行雇员被指操纵这一基准利率,影响涉及全球范围价值500万亿美元的证券,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无需像监管机构所断定的与其他同行合谋,便可影响Libor的定价。

      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费恩表示,有关全球银行操纵利率的指控削弱了人们对银行的信任,这让金融体系很受伤。

      有报道称,欧洲央行正对欧元银行间拆放款利率(Euribor)的编制者施加压力,推动其改革,以增强市场对这一指标利率的信心。

      眼下,就连美国财长盖特纳也被卷入这场“操纵门”。

      上周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巴克莱早在2007年就警告过美国监管机构要留心银行在操纵指标利率,而早在2008年6月,时任纽约联储银行总裁的盖特纳就警告英国央行,让银行自行设定银行同业间拆款利率等于是开启滥用的大门,但决策者都没有当机立断采取措施。

      在佛罗里达州Sarasota管理约20亿美元的Cumberland 咨询公司首席投资长大卫·科托克表示,“我们现在避开伦敦,它已经蒙尘了,推诿责任,缩小责任,避免承担责任是那里工作者的特色。”

      最新消息是,接受操控Libor调查的银行正寻求与监管方达成集体和解。“集体和解对金融监管机构比较有吸引力,因为他们将能够对外宣布一个抓人眼球的罚金数字,以表明其坚决处理银行业的不当行为。”一个知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