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专版
  • A7:专版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欧洲车市滑铁卢 各车企相继减产
  • 自主突围梦之惑
  • 对进口车忠诚度高
    自主品牌满意度垫后
  •  
    2012年7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T1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T1版:汽车周刊
    欧洲车市滑铁卢 各车企相继减产
    自主突围梦之惑
    对进口车忠诚度高
    自主品牌满意度垫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自主突围梦之惑
    2012-07-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惑之一:观致之惑

      在整个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业也走在不得不变的十字路口。我们一直关注自主品牌、自有品牌的最终突围路径,希望它们能找到一条可持续的登高之路,而不是为走捷径反而浪费更多宝贵资金。

      观致汽车是中国汽车业的新生儿,它有些特殊。中外合资的背景、尚未出过一款新车便高调打造国际品牌的愿景、创新的架构体系等等,一度令国人对其寄予极高的期望。但无论怎样的创新,都无法逃避市场竞争的自然规律——品牌、产品、营销能力是决定一家汽车企业成败的关键。在尚无品牌认知度、尚未建构营销体系前,产品至少应该成为观致汽车唯一能证明自身实力的东西。但令人不解的是,观致汽车的首款汽车更像一个试验品,或者说,是一个勇敢者的冒险之作。据调查,核心合作方麦格纳斯泰尔首次升级当“老师”、核心动力总成干式双离合变速箱提供商首次在中国轿车量产供货。而恰在此时,大众DSG干式双离合器风波尚未平息、且无法找到短期技术解决方案。

      观致汽车如何用产品说服中国及欧洲的消费者,这是一个严酷而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我们希望那些美好的愿景终能变成现实,我们更希望看到真正具有竞争力、了解中外市场的产品出炉。

      详见

      P2

      惑之二:碰出未来?

      墙外开花,墙内香。在汽车领域,也有不少企业在求证这句老话。

      如果中国自主品牌在海外拿到优良的碰撞测试成绩,如果中国自主品牌海外销量大增,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提高其国内知名度。因此,Euro-NCAP碰撞测试(欧洲NCAP碰撞测试)、海外宏伟规划成为不少车企用来吸引眼球的方式之一。

      观致汽车一直表示,立志成为第一家在Euro-NCAP碰撞测试中获得五星标准的中国品牌。尽管新车尚未推出,观致汽车即已高调宣称,已经完成的安全性能测试显示,观致汽车的产品将达到2013年Euro-NCAP五星安全碰撞标准,这将是中国车企首次达到这一高度。按照规划,观致汽车计划在中国、欧洲同时销售,中、欧销量占比6:4。

      与宏愿同步而来的是疑惑。Euro-NCAP碰撞测试是什么?尚未量产、上市也可参与测评吗?即使达到这一标准,就能在欧洲受到追捧吗?2011年底,上汽MG6、吉利帝豪EC7成为首批获得Euro-NCAP四星评价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长城汽车已经在欧洲市场热销多年。为此记者采访两位最有代表性的中国自主品牌负责海外测评的人士,深入了解欧洲NCAP碰撞测试及在欧洲销售必须满足的条件,以及碰撞测试到底与汽车销量与品牌美誉度有多大程度上的关联。

      详见

      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