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专版
  • A7:专版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人民币汇率震荡加剧
    外币理财需顺势而为
  • 动荡市方显避险价值
    澳元投资“一枝独秀”
  • 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下的外汇“理财经”
  •  
    2012年7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T7版:钱沿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T7版:钱沿周刊
    人民币汇率震荡加剧
    外币理财需顺势而为
    动荡市方显避险价值
    澳元投资“一枝独秀”
    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下的外汇“理财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下的外汇“理财经”
    2012-07-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媛 金苹苹

      ⊙记者 王媛 金苹苹

      

      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不断深化的当下,汇改启动以来的人民币单边升值状态也发生了变化。市场人士普遍预计,人民币的未来走势主要以“双向波动”、“弹性增加”的方向为主。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的情况下,我们将聚焦个人投资者和企业该如何进行相关理财和风险规避的操作。

      个人理财:收益渐降 注重汇兑风险

      随着今年央行进行了两次降息后,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一直在走低,与之相对的外汇理财产品,也同样出现了收益下降的趋势。

      普益财富统计显示,今年6月份,共有12家银行发行了184款外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环比减少17款。不仅如此,各期限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走向“下坡路”。以发行量较大的3个月至6个月的产品为例,其平均预期收益率由5月份的3.45%降至3.30%。据记者观察,由于大部分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目前银行发行的外汇理财产品中,主要还是以投资于外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的产品居多。

      除了这类产品外,银行还发行了一些挂钩汇率的结构性产品。这类产品基于银行对于相关汇率的未来走势判断而设计,一旦判断符合预期,则投资者可能获取较高收益,否则投资这类产品可能获得“零收益”。比如在目前,基于美元的较强走势,一些银行发行了看涨美元汇率的理财产品,但是银行理财师提醒,购买这类产品还需要关注汇兑风险。鉴于今年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不明朗,各种外汇的汇率大幅波动在所难免。这种由汇兑产生的损失,有时候甚至会抵消理财产品所取得的投资收益。

      企业理财:善用避险工具保护“利润”

      人民币单边升值的趋势被打破后,双向波动的走势日渐明显。面对这一情况,有业内专家指出,对于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而言,较为理想的避险工具是人民币对外汇期权。

      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与此前大部分企业熟知的远期结售汇的不同就在于前者到期可以弃权或不行权,从而既可以规避一定汇率风险,又可能获得止损和稳定收益的好处。如企业做的是外远期结售汇,到期必须履约,否则就会构成违约,违约造成的强制平仓损失一般也由企业自己承担。但是人民币对外汇期权到期可以弃权,这并不构成违约,企业就可以根据到期时的市场实际即期利率与期权利率比较,来选择行权还是弃权。此外,在看准汇率走势的情况下,企业还能满足一定保值、增值和套利需求。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的汇率避险工具包括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掉期交易等。

      有银行交易员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企业在进行相关避险时仍会选择人民币远期交易,但事实上,若企业能够利用好银行提供的外汇避险工具,或能更有效地锁定汇率风险。

      相对而言,人民币对外汇期权组合业务更具有灵活性。例如,为了对未来的外币货款收入进行保值,出口企业目前可选择叙做远期结汇或买入外汇看跌期权。叙做远期结汇业务可避免外币贬值可能带来损失,提前锁定成本且无需支付费用,但同时也不得不放弃外币升值可能带来的收益。

      相比之下,叙做期权业务则更为灵活,即当外币贬值时,企业可选择行权,以约定价格结汇,外币升值时则可放弃行权,以市场价格结汇,只不过企业需要提前支付一笔期权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