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研究·数据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初期投入上亿 做好三年亏损准备
    外资财险“叩门”交强险在即
  • 信用债质押遇瓶颈 回购制度创新需协调推进
  • 上海银行业总资产
    达8.75万亿
  • ■机构一线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中国平安斥资10亿
    成立创新投资基金
  • 配置实物黄金
  • 恒生银行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14%
  •  
    2012年7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7版:金融货币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金融货币
    初期投入上亿 做好三年亏损准备
    外资财险“叩门”交强险在即
    信用债质押遇瓶颈 回购制度创新需协调推进
    上海银行业总资产
    达8.75万亿
    ■机构一线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国平安斥资10亿
    成立创新投资基金
    配置实物黄金
    恒生银行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14%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配置实物黄金
    2012-07-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金岩石 ○主持 于勇

      实物黄金“3+1”的属性一旦进入家庭的资产组合,就有了其他投资品无法匹敌的特点:长期而言只有牛市。

      ⊙金岩石 ○主持 于勇

      

      “黄金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却不是黄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数次引用了这句话。古往今来,从马尔代夫的贝壳到直隶府的竹片都曾被人们用作结算货币,也都随着社会的变迁而退出市场。如今人们使用的纸币和硬币几乎都是信用货币,但黄金的货币属性始终如一,从未因任何币制改革而有所改变。马克思当年预测:当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时候,人们会消灭货币,用黄金建造厕所。如今全球财富极大丰富了,但货币放量金价暴涨,未来又将如何呢?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黄金的探明储量不足20万吨,其中已经开采出来的近16.4万吨,预计再开采约10年,地球上的黄金开发就基本结束了。目前已开采的黄金一半以上存在各国国库里,其余大部分是首饰金等,而真正用作保值投资的实物黄金总量也不过2-3万吨。人们谈论的黄金投资,绝大部分是纸黄金、账户金、期货金,以及各种挂钩黄金价格波动的理财产品。

      不久前,金价上涨突破每盎司1900美元的历史高位,此后盘旋下跌到每盎司1500美元上方,是否又该出手呢?这就要界定黄金投资与实物黄金的差异,理解实物黄金的价值属性。黄金的第一属性是贵金属,黄金之“贵”,首先在于其天然稀缺,其次在于其易于分割便于携带的金属特性,其三在于其不易腐蚀和氧化的物理属性。黄金的第二属性是硬通货,如前所述,黄金天然是货币。黄金的第三属性是财富,因为财富是相对于人的欲望而产生的稀缺性。然而,实物黄金的三重属性却并等于黄金的投资价值,人们在黄金投资账户中交易的黄金多半是黄金价格波动的货币游戏,此类交易的背后未必都有实物黄金。

      在现代社会,实物黄金的三重属性还派生出一个新的资产属性,即“保险中的保险”。我曾经在课堂上举例,假设每人面前摆三样东西:一把名车的钥匙,一部手机,一根金条。此时若高呼:地震了!每人只能拿一样逃跑你选哪个?灾难临头,贫富之别就在这一念之差!拿金条跑出去的人就是富人,其他人就是穷人,或者来不及跑出去的人。这就是黄金实物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的效用,如中国古人所言: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实物黄金上述“3+1”的属性一旦进入家庭的资产组合,就有了其他投资品无法匹敌的特点:长期而言只有牛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让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人们都以为是金本位,其实是被美国人忽悠了,因为在每张美元纸币的背后都有一句英文:In god we trust。这句话译成中文就是:“看上帝的面子,信任我!”也就是说,美元的信用基础并非黄金(Gold),而是上帝(God)。这来自于美国作为基督教国家的社会信仰,和总统选举一样,当选总统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都要笃信上帝!都要在《圣经》面前宣誓。1971年,美国的尼克松总统单方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从此不再履行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承诺,史称“尼克松震荡”。此后国际黄金价格一路上涨,1990年初盘旋在每盎司250美元左右,20年涨了6倍;现在盘旋在1600美元左右,20年又涨了6倍!再看20年,金价若再涨6倍就是:黄金万元(美元)不是梦!

      但是,金价的上涨趋势是非线性的,在过去的两个20年期间,黄金价格都曾10年不鸣,一鸣惊人。本轮金价暴涨是在2007年之后,在此期间发生了什么?一是金融海啸,二是社会动荡,这再一次验证了“乱世黄金”的中国智慧。今后20年的国际社会是否还会有乱世呢?一定会有!全球已经是动荡年代,随时都可能是多事之秋。全球性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虽不知何时何地,却可知或迟或早。所以现代家庭的投资组合中必须有黄金的配置,不是炒黄金,而是实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