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上,超过90%用于回购质押的债券是国债、央票、政策金融债,信用债用于回购质押有一定困难。
⊙记者 王媛 ○编辑 枫林
在业内正探讨银行间市场推出“三方回购”的同时,一些实际操作中或将遇到的问题也迎面而来。记者近日从市场中了解到,为进一步扩大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一些市场成员建议在回购制度创新设计过程中,需考虑解决银行对信用债授信这道坎,相关制度需协调推进。
解决授信问题成关键
随着信用债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信用债能否顺利质押,成为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关键所在。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上,超过90%用于回购质押的债券是国债、央票、政策金融债,信用债在银行间市场用于回购质押有一定困难。
但在目前的交易所债券市场上,由于收益率较高的信用债可方便地用于质押,也能较容易实施回购套做的利差交易,极大地提升了交易所市场信用债的流动性。
回顾近10年银行间市场回购增长情况,从交易量占比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回购交易占比正不断下降。2001年回购交易量占全市场的比重达90%以上,而这一数据在2011年仅为61%。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副处长告诉记者,从实际交易情况来看,由于信用债质押需占交易对手的授信额度,因此银行对信用债质押的意愿不强。他表示,尤其在一些资金紧张的月末、季末特殊时间点,银行更不愿意产生更多的风险资产,这种情况也愈发明显。
“假如债券从一级市场发售,需10亿授信,但若想在二级市场提升流动性,则需要有个乘数的规模。”上述市场人士表示,信用债质押困难令流动性受限,授信规模跟不上是主要原因,若未来银行间回购市场引进交易所模式和标准券的设计,还需多套制度配合,解决授信问题。
回购创新提升信用债流动性
在此背景下,业内对于三方回购的探讨也日趋激烈。业内人士指出,三方回购的制度创新,能把目前的双方回购升级为更加标准化、更加高效率的货币市场工具,从而使信用类债券的流动性,乃至整个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得到提升。
“‘三方回购’由中央托管机构事先制定一套市场参与者认可的质押债券选择与打折制度。”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白伟群近日撰文指出,银行间市场作为债券市场的主体,债券存量大,投资者群体丰富,更有条件通过回购制度的创新,来提升信用类债券的流动性。从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经验看,最优的制度创新方案是推动建立“三方回购”,或者称之为自动质押回购。
白伟群表示,若有了三方回购,回购双方只谈融资数量与利率,不用商谈质押品,信用类债券和零散债券可以方便地用于质押。而中央托管机构则提供便利的质押债券管理服务,尤其重要的是估值盯市,出现质押不足时要及时补足债券,真正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