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研究·数据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吸并整合“时间窗”打开
    中百、中商静候武汉国资“东风”
  • 熔盛重工忙撇清张志熔案
    无奈盈利预警股价仍重挫
  • ■信息大全
  • “闪击”大商股份
    茂业系能否续写胜绩?
  • 保险业扛起金改大旗再掀创新浪潮
  •  
    2012年7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公司·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公司·热点
    吸并整合“时间窗”打开
    中百、中商静候武汉国资“东风”
    熔盛重工忙撇清张志熔案
    无奈盈利预警股价仍重挫
    ■信息大全
    “闪击”大商股份
    茂业系能否续写胜绩?
    保险业扛起金改大旗再掀创新浪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吸并整合“时间窗”打开
    中百、中商静候武汉国资“东风”
    2012-07-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覃秘 ○编辑 孙放
      郭晨凯 制图

      三个月承诺期限已过,中百集团和武汉中商的投资者还没等来重组新消息。对此,武汉国资内部人士介绍,“方案都定了,就是一个时间问题,这个得领导决定。”投资者最关心的也是这个“时间”,而左右时间的焦点因素是对价格的选择。目前,两公司的股价已远低于被废方案的价格。

      ⊙记者 覃秘 ○编辑 孙放

      

      “三个月期限已过,中百集团和武汉中商的重组还搞吗?”昨日,一位投资者给记者打来电话,因持有其中一家公司的股票已有很长时间,浮亏近40%,他希望整合能尽快重启。

      中百集团和武汉中商去年4月开始筹划重组,在经历长达近半年的停牌后,去年9月底拿出了重组预案,并在今年3月份再次停牌筹划实施,但最终因多种原因未能成行。今年4月24日,公司发布复牌公告,并表示将在复牌之日起3个月后确定日期重新召开董事会,推出新的重组方案。

      7月24日就是三个月届满之日,然而直到今天,投资者仍没有等到进一步的消息。在深交所网上交流平台,有投资者7月25日即向两家公司发问,至今也没有得到回复。

      “这个事情一直是由控股股东推动的,我们还没有接到通知。”其中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向记者介绍。据他了解,考虑到公司此前停牌时间很长,目前股价又比较低,大多数投资者也都处于亏损状态,公司曾向大股东方面建议尽快启动重组,但尚未得到正式回应。

      “方案都定了,就是一个时间问题,这个得领导决定。”武汉国资内部人士向记者介绍。根据此前披露的信息,两家公司的重组仍将采用吸收合并的方式,由中百集团主导吸收合并武汉中商,并以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作为调整预案的定价基准日,对换股价格、换股比例以及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价格进行调整。

      价格已成为重组方案中最主要的变量,对重组时间的选择也就变成了对价格的选择。从武汉国资的角度看,确有必要“谨慎从事”,毕竟在刚刚完成的鄂武商部分要约收购行动中,虽然国资最终在持股比例上取得了较大的优势,但21.21元/股的高收购价也让国资一方浮亏近2亿元,压力可想而知。由于目前股市大环境依然脆弱,如果现在推动重组并锁定相应价格,一旦中百集团和武汉中商股价进一步下跌,国资方面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而另一方面,由于此次重组过程中还有配套融资计划,过低的价格也很难获得原股东支持,这进一步加大了选择的难度。

      但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武汉国资方现在应有充足的动力来推动重组。“去年发布的预案中,武汉中商异议股东的现金选择权价格是11.49元/股,中百集团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价格是12.39元/股,今年3月份公司停牌时中百集团股价是9.59元,武汉中商是7.80元,现在中百集团的股价只有6.75元,武汉中商只有6.35元,武汉国资还在等什么呢?等股价进一步下跌吗?”前述投资者向记者分析。

      价格的选择还牵涉到另一个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即是否所有股东拥有收购请求权或者现金选择权。在去年9月底中百集团和武汉中商披露的重组预案中,仅异议股东拥有收购请求权或者现金选择权,如果新方案也是如此,其获得股东大会通过的难度将增加。记者日前曾就此与武汉国资方面交流,得到的回复是他们研究了此前市场上的相关案例,“会考虑(这个问题),但还没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