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焦点
  • 5:焦点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路演回放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市场
  • A8:研究·市场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专 版
  • A12:专 版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阳光私募首现年内资产“负增长”
  • 投资货基求稳不求“狠”
    聪明理财首选老牌货基
  • 保险公司“上”淘宝叫卖
  • 银行理财主打低风险 结构性产品转型资产配置
  • 铁道债发行遇冷利率陡升 信用债牛尾氛围浓重
  •  
    2012年8月1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财富管理
    阳光私募首现年内资产“负增长”
    投资货基求稳不求“狠”
    聪明理财首选老牌货基
    保险公司“上”淘宝叫卖
    银行理财主打低风险 结构性产品转型资产配置
    铁道债发行遇冷利率陡升 信用债牛尾氛围浓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阳光私募首现年内资产“负增长”
    2012-08-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宏 ○编辑 张亦文

    高净值客户信心受挫 发行速度骤然降低

      阳光私募类产品的总净值在2012年不断缩水。仅6月,就有不少信托托管的阳光私募类资产下降超过5%。而在市场快速下跌的7月份,这个缩水幅度可能仍在扩大。

      ⊙记者 周宏 ○编辑 张亦文

      

      来自销售渠道的数据,2012年内,以阳光私募形式托管的信托资产净值出现了罕见的持续负增长。多家信托公司的内部人士表示,阳光私募类产品的总净值在2012年不断缩水。仅6月,就有不少信托托管的阳光私募类资产下降超过5%。而在市场快速下跌的7月份,这个缩水幅度可能仍在扩大。

      目前来看,阳光私募行业以往的由新产品、新公司推动的持续扩张路径,已经在2012年戛然而止,震荡、洗牌乃至整合不可避免。

      

      新产品发行接近“断流”

      阳光私募的资产缩水,和新产品发行的断流有很大关系。根据一些第三方统计,7月的下半月内,阳光私募连续2周没有新产品推出,这种情况在过去几乎很难想象。

      根据以往经验,即便在产品业绩最好的2009年和2010年,阳光私募的扩张主力仍是经由新产品发行来募集资金。以2010年为例,当年股票类阳光私募产品突破1000亿元资产规模大关,其中存量增长200余亿元,新发产品募集近600亿元,比例约为1:3。

      而在股市困难的2011年,借助于定向增发、投资中性等创新类产品的募集,以及一些大型公司的良好业绩带来的新增申购,阳光私募的资产规模仍然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正增长。

      但这个做法至2012年二季度以后,已经几乎停滞。“一般的阳光私募产品,在春节以后已经很难推动下去了。”一些业内人士表示。“高净值客户受伤比较厉害,现在确实也发不动了。”一些渠道人士也如此表示。

      总之,以绝对收益为导向的阳光私募,在理财产品稳定高收益和股市风险加剧的双重夹击下,事实上断流了新私募产品的募集。伴随着市场的下跌,新流入资金的稀缺,行业总规模终于开始走到拐点。

      

      创新速度放缓

      一方面是受累股市系统性下跌的传统产品,另一方面,阳光私募的另一“杀手锏”——创新,也未能在2012年再现威力。

      反观2011年,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以“定向增发”和“股指期货”为主要创新领域,一系列冠以“量化”、“市场中性”名头的阳光私募仍然获得追捧。仅仅是利用当年的一个小反弹,一些阳光私募公司就募集了超过20亿的资金投向定增领域,并引领了公募等一系列机构参与这个市场。

      而在2012年,类似的情况并没有出现。曾经的创新——定增类产品受市场下跌的带动,浮盈开始大幅受损,挫伤了一些行业内的中坚力量。同时,在2012年最热的固定收益市场,阳光私募的参与并不多,而这和公募基金当年纷纷抢滩银行理财产品的势头形成了鲜明对比。

      

      “僵尸信托”昭示行业洗牌开始

      当然,不同的阳光私募公司的状况并不相同。以阳光私募齐聚的上海为例,几家龙头公司目前仍然保持着不错的状态,一些中坚公司也在积极突破。一家大型私募的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的产品发行暂时叫停是对当前低迷市场的一种策略,“并非不能发,而更多是考虑等待发行时机。”

      与此同时,一些公司,甚至包括在业内曾经有些号召力的公司已经悄然开始收缩。类似今年上半年“紫石事件”这样的案例,并非孤例。而此前曝出的个别“操纵”净值的恶劣案例也显示,在一些行业角落,确实存在令人惊讶的不规范。

      此外,还有不少公司的产品,在逼近契约“清盘线”后,不得不降低积极配置比例,以至于逐步蜕化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僵尸”信托产品。这个在2012年的行业内并不少见。如果没有大牛市来临,未来2年等待这些公司的命运只能是逐步萎缩、或被人整合。

      面对外部资金流入逐渐减缓的今天、行业整合的时机正在迫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