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价上涨触动国内多方神经
全球
“粮仓”美国遭遇大旱,国际粮价出现大幅波动,市场担心价格上涨会传导至国内,从而推升CPI反弹。对此,多位农业专家认为,国际粮价波动暂时对国内通胀影响较小。目前粮食储备充足、生猪存栏不低,有利于稳定粮价和猪肉价格,物价整体下行趋势不改。 而对于相关行业的影响,机构不看好下半年多数农林牧渔公司。
下半年CPI
压力不大
市场普遍预计,7月CPI同比涨幅将继续回落
⊙记者 梁敏 ○编辑 毛明江
尽管近期国内期货市场上,玉米、大豆等品种出现一波上涨,但从现货市场来看,国际粮价波动对国内市场影响并不大。农业专家分析认为,我国粮价稳定具有很多有利条件。
首先,主要粮食品种对外依存度并不高,因此不会受制于国际市场影响。
根据统计,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大约为80%左右,白糖的对外依存度为15%,棉花为30%,而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品种对外依存度尚不足3%。因此,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我国对外依存度较低的主粮品种的价格,影响要比其他品种小。
其次,上半年进口粮食猛增,有利于下半年市场稳定。海关总署日前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粮食进口达4085万吨,同比增长41.2%,增长主要来自于玉米、小麦等谷物的大幅进口。
业内人士认为,在全球极端天气导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国内上半年进口量猛增有利于下半年市场的稳定。
第三,粮食供应具有一定保障。今年夏粮已经确定增产,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中旬数据,增长幅度为2.8%,即1.2995亿吨,而秋粮长势总体也向好。因此,今年全国粮食产量与去年相比,有望保持平稳略增,这将使得国家粮食库存充足率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近年来,我国一直实行“最低收购价收储、顺价销售、资金封闭运行”的粮食调控制度,尽管近年来国际市场粮食暴涨暴跌,国内粮价仍保持了平稳上扬的态势。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我国粮食总收储量达到产量的40%左右,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至18%的粮食安全线。这大大增加了政府对粮价的调控能力,有利于稳定粮价。
尽管国内粮价有很多保持稳定的有利条件,但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引发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玉米价格,玉米是养猪的主要饲料,对CPI有重要影响。
此次美国旱灾,玉米减产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另一方面,我国玉米消费需求,特别是饲料需求的不断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玉米量剧增,玉米进口240.54万吨,同比增长6535.2%。受上述因素影响,国内玉米价格存在较大上涨压力。
从产业链来看,玉米价格上涨必会推升饲料价格,从而给生猪价格带来涨价压力。在我国CPI构成中,食品价格占据三分之一比重,而食品价格中猪肉又是大头。
不过,中信证券表示,目前生猪存栏和母猪存栏量仍然不低,供给的充足弱化了饲料价格的上涨对猪肉价格的冲击,“仅就国际粮价短期上涨,不会推升CPI抬头”。
齐鲁证券分析师谢刚也称,即使我们看涨猪价,但下半年CPI 同比压力依然不大,不会导致第三、四季度通胀抬头和升温。
国家统计局将于9日公布7月CPI数据,市场普遍预计,7月CPI同比涨幅将继续回落。
中信证券称,从宏观面看,在货币增速和经济增长没有明显回升前,通胀水平缺乏大幅上行的基础。预计7月份CPI同比涨幅将下行至1.5%左右,三季度通胀将处于低位。四季度CPI同比将出现小幅反弹,但反弹的力度主要取决于政策放松的力度。
机构冷看多数农林牧渔公司
农林牧渔相关公司半年报显示,基础农产品涨价对下游行业的影响呈现分化的趋势
⊙记者 王文嫣 ○编辑 毛明江
美国中西部世纪干旱使得国内外农产品期货掀起牛市风暴。然而在宏观经济弱势的背景下,下游农林牧渔实体经济是否具备价格传导能力成为疑点。农林牧渔行业公司陆续披露的中期业绩显示,基础农产品涨价对下游行业的影响呈现分化的趋势。展望下半年,农产品行业分析师对于大部分行业报以悲观谨慎的态度。
下游需求制约涨价空间
出于对基础农产品大量减产的预期,从6月至今资金持续做多商品期货的热情不减。国内外现货市场也紧随期货价格大幅上涨。据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数据显示,近日国内玉米现货报价强势维持在2400-2500元/吨上方,较去年同期平均上涨了12%。相比玉米的慢牛行情,豆粕的涨势则极为疯狂,6-7月豆粕现货累计涨幅接近20%。此外小麦与玉米之间的替代效应也带动了小麦价格上行,昨天报价已经达到了1.12元/市斤,20天内价格上涨了0.1元/市斤。
粮食整体价格走高,理论上最可能受益的企业可能就是粮食种植生产企业。北大荒、东方集团等粮食生产、购销企业被机构认为可能从中受益。湘财证券农资产品分析师王碧玉介绍,种业企业也是联系较大的行业。这也是种业板块中的敦煌种业、登海种业、隆平高科7月屡遭游资爆炒的原因。
王碧玉说,根据历史经验来看,粮价上涨年份种子销售价格确实相对提高。今年年初国内杂交玉米种子余种量创下4年来高位,达到了6.6亿公斤,杂交水稻余种量也不低,行业整体处于去库存期。企业在低成本时期制种的库存量较大,粮食价格大涨将提高种子生产企业的利润率,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种业企业的业绩。但从敦煌种业、登海种业半年报预披露信息来看,至少目前这两家公司还在为杂交玉米种子过剩的问题困扰。
从单个品种涨价来看,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使玉米深加工行业普遍承压。7月上旬,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的结晶葡萄糖厂家逆势提价50-200元/吨,减少玉米价格上涨给企业带来的亏损。
但卓创资讯淀粉糖分析师王涛告诉记者,下游需求平淡使得该次提价基本成为空谈,行业目前的开工率也在不断下降。而生产氨基酸、柠檬酸、变性燃料乙醇等玉米深加工产品的中粮生化,今年上半年利润同比下降50-60%,公司将原因归结为原料价格上涨、竞争激烈等原因。
经济能否回暖成关键
出乎意料的是,以玉米、豆粕等商品为主要原料的饲料生产企业,上半年受到涨价影响较为有限,更多的是受益于养殖业恢复性增长、肉禽存栏量大增。大北农、海大集团、唐人神、通威股份半年报业绩均实际增长超过50%。记者从饲料经销商处了解到,受到6月原料价格上涨较快的影响,7月上旬包括海大集团在内的多家企业水产饲料报价,再度上调了200-500元/吨,较好地将成本转移给了下游。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黄付生告诉记者,今年2月至今生猪价格不断走低,目前一直在盈亏平衡点下方徘徊,肉禽饲料生产企业相对就比较难将成本上涨的压力转嫁给养殖环节了。另据生猪养殖行业研究员介绍,饲料成本不断上涨,猪肉价格长期不振或促使部分养殖者加快出栏生猪或者淘汰母猪数量,这个过程中饲料消费量也将随之明显下降,因此对于今年3季度后饲料行业持较谨慎的态度。
基础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养殖行业的影响则出现了分化现象。今年上半年,处于养殖上游环节,以父母代鸡苗、仔猪为主的益生股份、雏鹰农牧、正邦股份等企业业绩继续保持高增速,而下游环节的民和股份、圣农发展、新希望则受到鸡苗、毛鸡、鸡肉价格大幅同比下降,出现业绩下滑或增速放缓。
农产品分析师普遍认为,宏观经济景气程度决定了肉禽产品的需求量和价格走势,如果今年下半年经济仍无明显回暖迹象,肉价未必会如市场按供需关系判断出现强力反弹。
届时,农产品价格上涨受损的对象可能将覆盖整体的养殖业。7月20日开始,雏鹰农牧遭遇机构狂抛,股价连续8个交易日连续下跌似乎已能反映出市场对后市的悲观态度。
涨跌背后凸显粮食安全风险
国家要系统规划包括大豆在内的农业产业发展
⊙记者 毛明江 ○编辑 梁伟
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第一强国,经常是美国打喷嚏,全世界感冒。而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出现天灾,全世界的供应就告紧张,尤其是玉米、大豆这样美国产量占全世界绝对主导的农产品。本轮美国干旱引发的全世界多种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活生生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近期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中,大豆、豆粕、豆油等豆类产品对美国的“跟风”最为强烈。以豆粕为例,经常是美国的芝加哥交易所(CBOT)的豆粉才涨2%,国内豆粕期货的价格就上封到涨停板。
大豆严重依赖进口
中国的大豆及其衍生产品为什么这么看美国“脸色”行事?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值得深思。
在国内大豆生产加工业,近年来一直有“大豆产业失窃”的说法。目前,我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45%左右,而在1995年前我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从净出口国到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仅用了短短5年时间。2011年,我国全年累计进口大豆5264万吨,接近历史最高纪录。
正是越来越多的进口大豆,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大豆,让我国的大豆产业遭遇整体的洗盘。
2003年至2004年间,国际大豆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国内大部分抵御风险较差的企业都面临着破产威胁,个别企业甚至资不抵债。在这种情况下,跨国粮商通过收购迅速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中瑞金融信息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进入我国市场最快的是美国的ADM、新加坡的Wilmar,还有嘉吉、邦基、来宝等大公司。
正是由于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的这种对进口大豆的严重依赖,导致的后果是,国内原本就比较薄弱的产业链被完全割裂,从而造成了产区销售不畅,销区只能大量进口的局面。产区销售不畅,极大的大压了豆农生产的积极性;而销区的大量进口最后演变成长期的依赖。
“这两种情况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的形势越来越恶劣,最终导致国内整个大豆产业受控于人。一个关于国家经济安全,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充分地暴露出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农业专家表示。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刘登高告诉记者,我国拥有90%的野生大豆资源,独立自主培育了3500多种大豆栽培品种;大豆对保证食品营养安全、粮食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间作、套作最理想的作物。
风险早已显现
事实上,2010年以来,玉米和小麦的这种风险也已经显现,今年前四个月尤为突出。
2008年之前,我国玉米贸易始终保持顺差,2010年逆差激增至144万吨,2011年在国内玉米增产8.2%的基础上还进口了175万吨。今年前四个月,我国玉米进口已经超过176万吨,超过去年全年,按此速度,全年进口将超过500万吨,自给率下降到98%以下。
同玉米一样,小麦同样存在类似问题。今年前四个月我国小麦进口142万吨,同样超过去年全年,按此速度,全年进口将超过420万吨,自给率下降到97%以下。换言之,玉米和小麦自给率已明显低于规划目标。
对于如何应对当前我国大豆业的困境,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刘登高认为,第一,国家要反思大豆产业陷入困境的教训,把大豆列入国家粮食安全计划之内;第二,以国家利益为重,清醒对待国际垄断;第三,从战略高度对待转基因技术,设立重大专项研发、储备有价值的基因,打破转基因技术垄断粮商;第四,国家要系统规划包括大豆在内的农业产业发展;第五,要彻底改革松散产业体系。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程伟力认为,我国粮食产量虽然八连增,但我粮食进口逐年上升,自给率随之下降,供求矛盾依然严峻。当前需要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力度,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推进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尽快扭转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业余化局面。切实增强我国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